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创业动态

患者福音:特疾药品分期需求大,创新支付涌现新赛道

2019-10-28 13:45 来源: 网络 编辑: 等等 浏览(744)人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第19分钟,徐峥饰演的“程勇”比划着手讲出这句台词的那一刻,艺术成功反映了一个行业的悖论与真实。


患者福音:特疾药品分期需求大,创新支付涌现新赛道


  一方面是人对生命健康的本质需求,站长资源平台这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被列为最底层、最基本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为新药研发等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使得药物或医疗器械在高价的状态才能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

  这样一个多年来在医疗健康领域根深蒂固的痛点,近几年来正遭受着“创新支付”的围攻。从大病筹款、百万医疗险到网络互助、药品分期,各种新模式层出不穷,产业链上的创新也从“医”涉及到了“医、药、保、健”多个环节。

  本文要详诉的是药品分期业务,作为一种在“医疗+金融”的结合地带生长起来的创新支付新模式,药品分期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业务会给所涉及的金融机构、药企、患者等相关方带来什么影响?药品分期的市场现状和市场前景怎么样?

  动脉网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力图对这些问题做一个解答。

  患者福音,重疾、特疾药品分期需求大

  近一两年在一些病患聚集的网络社区里,出现过有关“药品分期”的讨论。

  在百度贴吧的“罕见病吧”里,有一条谈论“治疗脊柱性肌萎缩的药诺西那生注射液上市”的帖子。有位用户评论说“诺西那生注射液每支70万元,已创下了中国药品售价的新纪录……难道让患者家属提着近百万现金来药店买药吗……像这么昂贵的罕见病药,理应可以做创新支付(如药品分期…)……而你们有没有做呢?”

  这位用户的评论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很多高价药物来说,药品分期的需求确实存在,特别是涉及到重疾和罕见病,这种需求还会更强烈。电影《我不是药神》披露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格列卫近4万元一瓶的现象,其实只是治疗一些重疾和罕见病高价药的冰山一角。

  在国内医疗环境中,最大的痛点之一在于患者自费比例过高,补充支付手段匮乏,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得不到金融保障与支持。虽然在国内医疗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医疗形势日渐好转,但患者面临的支付压力也日益增加,自费比例居高不下,占比高达40%。

  以往,患者在自付、医保、商保以外没有别的选择。绝大部分医院无法实现新农合患者直接赔付,异地就医医保结算存在时间差。看似较短的时间差,却是在与生命赛跑,因为自行垫付加上有一定的资金回转时间,许多家庭因此只能放弃更好的治疗方案或者难以持续用药,无法到达理想的治疗效果。

  众诺普惠联合创始人丛国钧用数据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说:“我们也做过一些简单的统计,比如说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它覆盖的人群可能是百分之百,但是到医生这一个关卡的时候,医生会综合评判患者的经济水平还有身体状况。选择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还是新治疗方式,在这个环节中可能会有20%到30%的患者,没有机会接触到最好的治疗方案。然而就算医生推荐了好的治疗方案,仍然会有一部分患者放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治疗方案的花费较高,资金压力比较大。”

  虽然医保目录在不断调整,儿童药、急救药和重大疾病用药(如抗肿瘤药)、创新药在不断地纳入目录。但是不可否认大部分创新药都是排除在医保之外的。

  据《2017中国药品市场》报告,创新药物的销售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中规模最大的162家医院中。创新药想要下沉到基层市场中,医保不可能照单全收,自费部分占比仍然较大,而使用创新药的患者通常需要持续用药,因此药企必须直面创新药的医疗支付问题。

  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在大量资本的支持下,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来迎接创新药的爆发期,而国内患者的支付能力却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在创新药上市即将惠及患者的时候,患者却因为没有能力支付,只好望而却步。

  解决患者支付压力或成为医疗领域首要问题之一,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已出台政策鼓励发展补充性支付手段,给医疗创新带来更多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药品分期出现了,对于无力负担高昂药价的患者来说,这像是迎来了“福音”。

  继购物分期、租房分期和医美分期之后,互联网金融的阳光照进了关乎人们基本生命健康需求的药品领域。

  四年生长

  就发展历程来看,药品分期最早在2016年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浪潮里就开始出现。

  据《创业家精选》报道数据,2016年有一家叫做钱大夫的消费金融公司与云南信托合作,推出了药品分期服务。钱大夫与西安杨森、阿斯利康、罗氏公司等跨国制药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为患者提供免息分期购药方案。

  在钱大夫提供的医疗分期服务中,患者本人并无资格申请,但患者的父母、子女、配偶、亲属可以申请。

  申请分期或者借款需要患者的诊断报告或检查报告、医院催款通知单或药品处方单、借款人的基本信息、芝麻信用等授权。额度最高20万,最长24期,日费率最低0.03%,若未能按时还款,须支付滞纳金,滞纳金金额按所有未尝还价款总金额的1%日息进行征收。分期届满前,提前归还本金须支付手续费,手续费为提前还款金额的2%。

  2017年,点融网与华润医药合作启动针对英夫利西单抗药品的金融分期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以及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凭借医生处方,在药店购买英夫利西单抗药品时,可通过手机向点融申请借款需求,通过风控审核后就可以按月分期支付药费。点融官网显示,该医药消费分期服务是0费率分期,用户只需偿还本金,期限12期,并且支持多次购买。

  据金融业内资深人士王东(化名)透露,当时有一批消费金融公司都推出了医疗分期的业务,如医美分期、药品分期,“像买单侠、米么这两家,它们当时在这块都做得很大。”

  药品分期处于“医疗+金融”的结合地带,如果说前两年做药品分期业务出现在视野里的更多是金融那端的玩家,那么到2018、2019这两年,医疗健康这端的玩家就开始涌现了,如众诺普惠、镁信健康、诺惠医疗等。与金融那端的玩家相比,医疗健康这端的玩家似乎有更大的决心。

  为了提高药品和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镁信健康推出了“新支付”和“新零售”两条线,而“新支付”这条线包括了药品分期、药品福利和疗效保险业务。就药品分期来说,以镁信健康和阿斯利康在肺癌靶向药泰瑞沙上达成的合作为例,该药为治疗肺癌的3代EGFR靶向药物,2015年11月在美国被批准,2017年3月在国内获批。由于疗效显著,该药品一年治疗费用超过20万人民币,且没有进入国家医保。镁信健康针对该药推出的药品分期业务,能极大减轻患者家庭的短期现金支付压力。

  成立于2018年的众诺普惠,向行业输出的解决方案也是希望让更多人在能力范围内享受无忧的医疗服务,将最优的治疗方案带来的短期资金压力,转化为长期更易负担的医疗消费需求。

  据创始人刘晓杰透露,诺惠医疗成立的初衷也是为了向“重大疾病人群输出保险方案和创新支付解决方案”。

  三类玩家参与,医药生态影响可观

  在形形色色的玩家中,参与药品分期业务的玩家大致有这3种:

  A.金主——银行、信托。传统银行在原有信用卡分期的基础上推出基于订单的分期付款方式,由于用户申请信用卡周期长,审核速度慢,提交资料多,基本只支持线下消费场景。由于局限性较大,药品分期业务涉及较少。信托机构没有放款的场景,所以在药品分期业务的生态里和银行一样,一般扮演“金主”的角色。

  B.电商巨头、互联网金融公司。随着医药电商在近年来的发展,最大的流量平台京东、天猫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中利用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实现了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借助用户基数大的平台优势,平台支付本身已经成为常见的支付工具,大部分分期支付无需审核,可根据用户自身情况选择分期付款的周期。正常情况下,支付宝对任何一家第三方电商平台都是开放的,只要在支付方式中包含了支付宝,基本上都支持花呗支付,大的电商平台还可以直接接入花呗,用户可以选择分期付款。

  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特别是消费金融公司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种类繁多,持有消费金融支付牌照或其他有效资质的公司数量还在持续增长。金融公司或保险公司与药企或零售企业合作,助力医疗金融,主要集中在糖尿病、肝病和肺病等有长期用药需求的病种上。

  据王东透露,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只要持有金融牌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做任何业务的分期的。”健易保合伙人春晓也说:“做药品分期的市场准入门门槛其实是很低的。”

  C.镁信健康、诺惠医疗等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支付玩家。这类玩家虽然有的只是部分业务涉及到药品分期,但它们一般都会从整个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去做药品分期,其整合能力往往更强,推出的产品也更能照顾到患者的实质需求。

  如健易保创始人兼CEO张圣明就透露:“我们想做的就是把药企、患者、金融串联起来,改善目前的医药销售现状。而在串联过程中,我们会处在核心的枢纽位置。”

  产业链多方受影响

  在几方玩家的开拓下,药品分期给产业链上其它节点带去了突围的可能。

  对药企来说,药品分期能帮助企业快速降低患者的准入门槛,能够为药企带去增量患者,这是对药企影响最核心的东西。诺惠医疗创始人刘晓杰说:“目前的药企为什么愿意去做分期,原因在于那部分高价药,它的一次性付费的门槛太高,阻碍了欠缺支付能力的患者去使用那部分药品”。

  对于药店来说,药品分期会成为DTP药房的重要增殖服务。在处方外流的大趋势之下,DTP药房率先成为政策红利的受益者。DTP药房在发展初期,业务主打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和特药,这一类药品价格较高,患者用药负担重,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如药品分期等商业手段来解决。如康德乐大药房就曾和诺华、默克、阿斯利康、拜耳以及国内的一些药企,共同为患者提供援助项目。

  医院端受到的影响预计也是显著的。丛国均说:“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内,会有一大批的非常顶尖的治疗方式进入到现在的医疗体系中,这些治疗方式效果很好,但是同时对应的价格也很高,而医保无法在很短时间内覆盖到这些新型治疗方式和相应的患者”。如果有了药品分期等金融手段降低可及性,那么医生也会更积极的推荐患者去使用这些药品或疗法。

  如何避免出现问题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药品分期只是一项普通的金融业务,而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本质上都是一种“卖钱的生意”。据王东介绍,持牌的互金公司本质上都是在做钱的生意,“比如它们从银行或者P2P公司拿了钱贷给患者,从银行拿钱的年利率是8%,而它们贷给患者的年利率是28%,那么它们就能从中赚到20个点。这20个点,扣除运营、人力、风控、获客等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润点。”

  王东说,在这之中,概念、玩法可以有很多种,有的是用户付费,有的是B端付费、用户免息,甚至是企业补贴烧钱的也有很多。

  但是金融业务首先需要避免的,就是坏账的产生。

  在钱大夫提供的医疗分期服务中,患者本人并无资格申请,由子女来承担债务。其目的就是因为很多肿瘤患者,即使服用昂贵的靶向药后,生存时间也不长。借款由子女来申请,这样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坏账的产生。

  而还有一些疾病,短期内虽不致死,但是治疗花费也非常高。

  以罕见病来说,罕见病虽然罕见,但在我国的人口基数之上,罕见病人群并不罕见。在商保缺失、医保门槛高、自费比例高的现实面前,这些罕见病群体常常是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在较为前沿的基因治疗领域,目前为止在西方国家获批上市的五款药物或治疗方案,最便宜的Yescarta也要37.3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250万元,高昂的治疗价格让所有药物都望尘莫及,让有需求的人们望而却步。

  还有丙肝,治疗丙肝的丙通沙(吉利德三代)在中国医院的售价是23200元一瓶,一个疗程12周需要7万元的治疗费用,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也是一个支付的难题。该药首次实现了丙肝的治愈,如果患者经济条件不好,采用药品分期无疑对药企、患者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药品分期能很好的降低药物的可及性,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对于有治愈可能性的病种所需的药物进行分期,这点的前景也是明朗的。

  药品分期既然能给产业链上的各方都带来可观的影响,但在谈及市场现状时,多位业内人士给出了“这还是一个非常初期的市场”、“医疗不是一个正常意义上的消费金融场景”、“药品分期的实际市场体量估计只有几千万”等评述。

  在发展过程中,药品分期究竟遭遇了什么?

  市场处于初期,难题难解

  在百度帖吧里,动脉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帖子,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设计了一款推广药品分期项目的海报,有“服用说明——救急不救穷”的表述。

  在诙谐幽默的设计中,似乎夹杂了一点苦涩。对于真正有强烈需求的人群来说,从风控的角度,为了避免烂账、坏账的发生率,他们比普通用户更易被金融项目排除在外。

  “买手机分期这种消费行为跟去医院看病做药品分期相比,这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行为。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医疗不是一个正常意义上的消费金融场景。你病没治好,这钱找谁要去?当重疾发生,往往会拖垮一整个家庭,钱贷出去了后续还能履约吗?”王东说,药品分期跟别的消费行为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风控层级,业内前两年在做医疗分期、药品分期的一些企业现在都做不下去了,转型去做现金贷去了。

  在这样的原因下,虽然药品分期已有了几年的发展,但还是一个非常初期的市场。刘晓杰认为,对一个从0开始的市场来说,说每年保持那怕300%、500%的增速也没意义,现在市场的接受程度其实也还很低。

  据刘晓杰估计,现在药品分期的实际市场体量在几千万左右,未来可能会到10亿左右的市场。

  甚至也有业内人士质疑,药品分期并不是一个实质的解决方案。健易保合伙人春晓认为,药品分期并没有带来实质的总的医疗费用的减少,相比药品分期,如药品折扣、慈善赠药等更能带给患者实际的费用减少。

  对于药品分期这样新出现的创新支付赛道来说,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获客、风控、运营等问题横亘在这个刚展开的赛道上。

  虽然药品分期还是一个比较初期的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的创新正在发生。

  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