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UC,40岁何小鹏下半场去哪儿
12岁UC,40岁何小鹏下半场去哪儿?年仅12岁的UC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折不扣的元老,经历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几乎所有的大事和机会:从等待3G机会,到迎来大跃进式的发展,再到大家对H5时代开启、成就一代超级浏览器的期待,最后却是APP瓜分入口愿望落空。
年近40的UC创始人兼总裁何小鹏长着一张娃娃脸,很难从他的脸上看出岁月的痕迹,12年创业的酸甜苦辣似乎都藏在了他浅浅的笑容下。在摄影师的指导下,何小鹏平躺在地上,身上堆满了UC的吉祥物小松鼠。起身后,他主动要求看下照片效果,还小声嘟囔了一句,“把我照得太显小了。”
最近两年,他开始努力忘掉UC是个浏览器,从专注做好一个小而美的浏览器到试图挣脱浏览器的禁锢。伴随着这些改变,UC全球月活用户超过4亿,特别是在印度和印尼等新兴市场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做内容分发平台,告别浏览器时代,那么12岁UC,40岁何小鹏下半场去哪儿
国内外搜索引擎公司都面临着搜索业务日趋饱和,业务增速放缓的尴尬局面,移动端浏览器的绝对入口地位被屏幕上大大小小的几十个APP瓜分殆尽,继续固执坚持做个极致体验的浏览器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何小鹏曾经认真思考过浏览器未来会是什么样,最终作出了从“专注做浏览器”到“忘掉做浏览器”再到现在的“超越浏览器”的改变,UC也一步步完成了从工具类APP到内容分发平台的蜕变。
内容为王正在逐步回归,最好的体现就是内容创作者开始频频跟资本结合,国内互联网巨头也陆续出台了内容扶持政策,例如今日头条的“千人万元计划”、腾讯的“芒种计划”等等。
大家对吸引大量优质内容,针对用户喜好推送个性化内容的发展方向达成了共识,基于大数据的内容分发平台可有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与单纯的补贴政策不同,UC于近日推出了“赋能媒体计划”致力于推动内容供应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变,让媒体像天猫品牌商家一样拥有自己的“内容店铺”。“内容提供商和内容服务商,这两个定位完全不一样”,俞永福指出,阿里在电商上创造了一种全新模式,让商家拥有自己的“私产”,就是店铺。内容创业者应该把店铺作为长期经营的阵地,这样一来提供的就不是一次流量的售卖,而是可以慢慢沉淀自己的品牌价值。
随着信息的不断增加,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信息少的时候浏览门户网站就可以了,信息变多以后就出现了搜索,用户开始主动去搜索信息,当信息多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主动的搜索行为转变为被动的去接受筛选出来的信息。筛选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微博、微信中关注的人或好友分享出自己认为好的内容;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精准推送适合的内容。
这种分享机制的弊端在于它助长了标题党的猖獗,之所以有被多次分享可能仅仅因为一个标题,或者是篇鸡汤文。如果依靠分享机制,脱颖而出的永远是标题党和鸡汤文,真正有调性、有价值的文章却很容易就被淹没。
何小鹏告诉记者,“数据拆解后,我找到你这篇文章的调性是这样的,然后找到10万个这样的用户投过去,他们可能有6万人看,有4万个人只看标题没有点进去,这样的价值更大。”伴随着精准的推送,变现方式也会更加清晰,除了传统的内页广告和运营补贴外,还会提供付费墙、众筹、打赏等多种方式,还会支持外链对接电商以及支付系统。
与此同时,移动端用户下载APP的成本越来越高,下载后维持较高的活跃度也是很难的事情,PC时代依靠搜索引擎就可以迎刃而解,这对一个个封闭的APP却并不奏效,也许让自己的内容在超级APP里露出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以前想做一个Web Store,把App Store插在浏览器上面,门户的网站、垂直网站,作为一个个小logo放进去,让用户去关注、访问。其实我们应该再往前走一步,通过大数据分析把这些网站里面的新闻、图片、视频、音乐、商品等等内容抽取出来和用户相匹配。”何小鹏如是说。阿里星球成为了第一批入驻UC头条号的作者,高晓松表示,“我们娱乐业前端的明星、粉丝、内容、作者等资源集合到阿里星球的平台上,相当于我做了一个舞台,但这个舞台应该放在哪呢,工体还是五棵松?最后我们决定把这个舞台支在UC。”
这一轮内容风口上,真正的核心是大数据,一个被互联网公司说烂的词汇。然而绝大部分公司所说的大数据是指,拥有一些用户数据,能够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精准匹配。
实际上,这个用户到底是男还是女,有哪些特性,准确描述的比例又有多少,不同的业务属性、机器学习和知识库的对应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UC数据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浏览器积累的用户搜索数据,这类数据和用户行为之间属于强相关,基本可以认定用户搜索哪些关键词就是对什么感兴趣。尽管大部分APP内都有搜索功能,搜索广度的差异会影响用户画像的精度,搜索范围越广,效率越快,并且越容易针对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信息。何小鹏认为,只有真正做完了搜索引擎,才能谈精准和机器学习。
其二是来自阿里系的大数据,购买行为数据可以准确勾勒出用户的消费能力,也是左右用户信用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俞永福表示,“电商购买数据对应的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交易数据,可以跨业务找到关联,比如尿布和啤酒、奶粉和SUV。社交平台的数据大多是偏好数据,我想、我猜、我喜欢。想和真实消费完全是两码事。”同时,结合高德的地理位置数据、微博社交数据、优酷土豆娱乐数据、神马搜索的移动搜索数据、PP助手的应用使用数据,让用户画像、信息推送更加精准。上述所有数据融合成为汇川大移动广告平台,为商家描绘出更加真实的用户画像并分析他们的潜在消费行为,进而锁定精准目标人群,避免重复投放,减少广告主投放环节的成本,提高投放效率。
12年前的情怀与12年后的风口
移动互联网历史不长,所以年仅12岁的UC称得上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风口随时变幻、资本的喜新厌旧,想把握住每一个趋势难度可想而知。
UC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的起起落落都跟风口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4年,何小鹏认准了“不能打工一定要创业”,和自己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梁捷一起创立了UC。在P2P下载、手机浏览器、邮件客户端3个创业方向最终锁定了手机浏览器,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是风口,“那个时候很屌丝的,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竞争也不会那么激烈。” 12年后的今天,何小鹏用活下去这3个字来概括创业的头3年。在此期间,UC一共花了110万元,其中向丁磊借了80万元,自己想办法凑了30万元。这段拮据的日子和现在的初创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几个人的一个小团队就能融到几百万,然后大手大脚花钱,这点让何小鹏很不理解。
俞永福加盟后,UC很快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公司的业务和员工数量每年都成数倍增长,何小鹏回忆说中午去食堂吃饭不看员工卡已经分辨不出是不是UC的员工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2006年11月因为联想投资内部决策没有通过对UC优视的100万美元的投资,俞永福接受何小鹏、梁捷的邀请,辞掉联想投资副总裁加入UC并担任CEO。新官儿上任后,俞永福很快就为UC拉来了400万的天使投资。
UC在积蓄能量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在蠢蠢欲动。
转过年来,UC就面临着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重大抉择—— iOS 和安卓的横空出世让何小鹏的心里没了底,放弃塞班时代取得巨大成功去押注安卓,他显然拿不出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最后选 择了一个相对折中的办法,调集公司的精锐部队开发安卓,其他操作系统的产品线也继续研发。那一年里,以HTC为代表的安卓手机在国内取得了势如破竹的进展,主打省流量的UC也在同期实现了业务量增长13.5倍。此后的3年是智能手机的红利期,也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红利期,踩对了点儿的UC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
好景不长,创业者一窝蜂涌入移动互联网,曾出不穷的APP冲击着浏览器在手机桌面上的入口地位。HTML 5技术的不断成熟,又让UC看到了夯实入口地位的机会。UC在HTML 5 方面一直动作频频,搜索引擎的能力、内核的处理能力、渲染等方面都多了很多优化。早在2012年,UC就对外披露了旗下Web App开放平台――UC应用中心的相关数据:应用添加次数超过9000万,逼近1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收录HTML5应用超过400款。同时,根据来自UC游戏开放平台的数据,基于HTML 5的手机游戏已经实现盈利,平台上表现最好的一款游戏月收入已经达到50万级别。HTML5不再只是实验室中的标准,已经可以为移动开发者、用户带来价值。事实上,HTML 5虽然起了风,但暂时并没有起势,最近一年讨论HTML 5的声音也明显变弱。
2年前,UC并入阿里又让这家公司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实上,并购前何晓鹏度过了多个不眠之夜,团队内部也在争论,焦点不在于价格条款,而是“未来应该做成什么样”以及“会不会面临大清洗”。出于UC未来能做多大以及公司能够达到何种高度的憧憬,冲淡了何小鹏心中的顾虑。
2014年6月,UC进入了阿里时代。
加入阿里的1年后,UC浏览器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改版,最显著的变化是向下滑动屏幕后会出现信息流,根据每个用户不同的兴趣标签,推送相应的资讯、服务等信息。这次改版的背后,显露出UC想要冲破浏览器这个身份的禁锢,成为信息、流量最大入口的野心。UC浏览器总经理朱挺告诉钛媒体,“我经常说一定要忘记UC是个浏览器”,并给出了这样的理由,“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本身就阻碍了大家的一些思考,浏览器只是个工具。我们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已经抛弃了浏览器这个帽子,其实就是一个入口,我们希望能够提供用户所有需要的东西。”2016年3月的数据显示,UC头条的日曝光量已经超过60亿,日均阅读次数超过5.7亿,每天累计超过650万次的用户评论。
新浪微博加入阿里后,用户抱怨最多的问题在于广告变得无处不在。UC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如何在广告变现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数字营销未来两个大的发展趋势分别是精准营销和原生广告。何小鹏一度认为引入了广告,就会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直到他看到Facebook的数据,“我们和Facebook在海外有合作,广告位置的填充率只有20%,投放了两次,但是最后产生的价值是我们的10倍,这说明他们的投放用户足够精准,也拥有足够多的广告主,广告做得也很原生,看起来不像是广告。”
一家创业公司被巨头收购后,战略定位发生转变、创始团队面临大清洗的情况并不少见,UC明显是个特例,不仅没有被吞噬,反而因为吸取了更多的养分变得日益强大。经常会有人向何小鹏请教被巨头吞并后怎样保持相对独立,他通常会给4点建议,
第一,不要对赌,对赌让你的业务走形。第二,规模不要差别太大。阿里当时是两万人,我们3000人,还是差别很大,但是不会太大。第三,要有环境独立发展,比如UC在广州和北京,而阿里在杭州。第四,两者之间最好不是上下游关系,UC干的业务阿里不懂,阿里干的业务UC不懂。
很多人会觉得UC加入阿里后最精彩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何小鹏却觉得下半场才刚刚开始。在完成从工具产品变成数据内容平台的转型后,何小鹏不仅看到了用户价值,还看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正是因为商业化能力的大幅提升,也让UC未来有了更大的空间。“未来浏览器的形态很有可能就是上面一个都搜索框,下面是浏览器告诉你想看什么。然后你想看更多就刷一下,加载更多的信息。”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2898站长资源平台官方客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