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点评

中外创业者忠告 创业靠什么支撑

2015-12-07 11:38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佚名 浏览(1433)人   


  在发现你的产品有真正价值之前,创业要靠什么支撑下去?

  在发现你的产品有真正价值之前,创业要靠什么支撑下去?.png
  即使是 Facebook 团队在开始 Facebook 项目并很快迅速发展后,他们仍在运营 Wirehog,因为他们还没意识到 Facebook 网站的独特价值。所谓的奇迹,至少在漫长的辛苦工作之后,才有可能。

  Sam Gerstenzang 这篇文章,代表了很多想创业但还未真正开始创业的人的真实状态。简单介绍一下:Sam 曾在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和免费分享图片网站 Imgur 任职,以下是我们的翻译简写。

  我曾三次想到要去创业,分别是在:斯坦福毕业后、从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离职后、从免费分享图片网站 Imgur 离职后。

  每一次,我都以为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但每一次,在我仔细审视自己创意清单时,我总能想到它们为什么不可行,有时甚至都不是一条具体原因,只是想法本身的“平庸无趣”让我犹豫迟疑。

  离开 Imgur 后的最近几个月,我进行着艰难的创业尝试。虽然一切都看似天作之合:联合创始人能力出众、第一批雇员潜力无穷、资金充足够用,几个想法也看似颇有前景。但我还是在寻求那种让人恍然大悟、让一切清晰明了的感觉。

  可是,我一直没找到。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具有创业者的核心品质。

  过去,看到关于融资的新闻标题时,我常常会想:“难道她/他融了这么多钱,就是因为这个创意?”或者在和其他创业者聊天时,我总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花三年时间在这么愚蠢的事情上?”

  这些事情当初是怎么启发了他们?他们在做的时候是否怀有真正的信念?或者,他们只是比我更容易确信一件事?也可能,最糟糕的情况是:我缺乏创业者的素质。

  我曾一度想搞清到底是什么能不断推动我前行,在我联合创始人离开后,我迷失了方向,我怎么才能知道对于某个想法,我确信有“持久的活力”?

  “为你热爱的事而工作”这句话,最终已沦为无用的建议。建设团队或达成交易,会让人充满热情,而一旦你钱快用光、最佳员工又刚离职,即使是赛马、化妆或美食,也会马上变得索然无味。

  有个朋友曾对我说:热爱源于成功,我认为他说得很对。我们需要被带到一个点,在那里,你会遇到欣赏并只想要你产品更具特色的人。然后,当你看到数字节节攀升,直达预期,这些会给你无限动力。

  可你怎么才能找到那件值得做的事呢?在重大挑战面前,你很难搞清楚如何开始;在微小挑战面前,你又很难搞清楚如何把它做大;在面对重大挑战时,没有人认为你会成功;在面对微不足道的挑战时,又没有人认为去解决它对成功会有什么帮助。

  如果你读过有关 Airbnb 或 WhatsApp 的创业故事,你就会意识到:那些所谓的奇迹根本不会发生,或者至少,奇迹不会发生在创业起步期,而是至少要在漫长的辛苦工作之后,才有可能。

  即使是 Facebook 团队在开始 Facebook 项目并很快迅速发展后,他们仍在运营 Wirehog,因为他们还没意识到 Facebook 网站的独特价值。

  下面是 Airbnb 创始人 Brian Chesky 的原话:“我们从未对 Airbnb 在解决食宿问题上会大有作为有丝毫预想。事实上,我们一开始在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产品:一款帮你找寻室友的工具。我们为此工作了 4 个月,才意识到 ‘Roommates.com ’已经在提供这种服务。我不敢相信:在发现这个问题前,我们浪费了那么多宝贵时间。

  Airbnb、WhatsApp 和 Facebook,他们都花了很长时间,才知道自己真正价值。那么在此之前,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他们坚持下去呢?

  决心,这是必须的,但也有来自他人不易察觉的“推动”。在我的经历中,我常发现一杯咖啡或是朋友随意的几句话带来的惊人力量,它们能轻易点亮或毁灭我的一天。我认为,这也是硅谷成功的原因之一:容易怀恨在心的人总占少数。

  如果下面的谈话有一点点不同,WhatsApp 很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在和 WhatsApp 创始人 Brian Acton 玩完极限飞盘之后那个月,WhatsApp 联合创始人 Jan Koum 极不情愿地承认:他想要放弃创业并开始寻找新工作了。Acton 生气地说:“如果你现在放弃你就是个傻瓜,再等几个月!”

  也许,亚马逊创始人 Jeff  Bezos 曾说的“遗憾最小化框架”是一条正确的路,但即使如此,在一堆新生、多样又脆弱的想法中,挑选合适的仍然非常困难。或许最好方法,就是等一等再做选择,也或许,是根本就不要做决定。

  当然,为了创业而创业也是可以的,并且我也认为: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创业打开方式。硅谷喜欢以任务为主的创业公司,而且会反向构建创业者的神话。但一个大公司的起点,往往是有人愿为此冒险,它总聆听鼓励并无视消极不满的人,直到产品与市场匹配。这一点上,所有公司都是一样的。

  我至今还没有开始真正的冒险,但总有一天,我会的。

  投资人撤资,兜里只剩400,熬过来的他想给你三点忠告


  投资人撤资,兜里只剩400,熬过来的他想给你三点忠告.jpg
  2011年,张睿从一家业绩不错的垂直媒体中走出来,准备主导一次创业。他将目光锁定在服务类电商上,彼时他想做一个订餐网站,并针对不同人群配送健康类餐饮。

  通过朋友的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个有钱人,此人愿意投资200万资助张睿,做他的天使投资人,前提是从上海来北京创业。2011年5月,张睿来到北京,并在石景山万达附近租了一个小平房,找到一个餐厅老板共建厨房。

  但就在公司准备试运营的时候,投资人突然冻结了公司的财务,致使公司停止运营4个月。期间因无法发出工资,餐厅老板直接将张睿告上法庭;他与剩余员工也只能靠家人的生活费苦苦撑着,每天自己熬粥做饭,他自己也非常煎熬。

  最后,公司清盘,员工工资补齐了,但张睿和他的合伙人没有任何补偿,直接净身出户。张睿难以平静,选择在一个小山村内闭关清净。

  2012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张睿重回上海工作,在春秋集团任电商负责人,并在今年再一次创业。那么在那时,他究竟遇到了什么,让他如此煎熬?

  以下为原“优活家”创始人,现“最会游”创始人张睿的口述,由i黑马整理。

  初始:想做大事业,遇人投资200万,北上做外卖

  刚毕业的时候我进了蓝海创投,算是沾了创业的边。

  2009年,我在一个网络精英大赛上拿了个第三名,然后认识了一些家居行业的老板。之后跟着别人第一次创业,做了一个家居行业的垂直媒体,在那里做运营总监。那个项目很赚钱,一个杂志、一个网端,做起来之后江浙一带的老板就开始投放广告,公司只需要5-6个人就可以年入两百万。

  但我当时有种感觉,项目是很赚钱,不过没办法做成一个大事业,所以我一直在琢磨做其他的事情。

  2011年的时候电商很火,包括一些垂直电商,像奢侈品电商,凡客这类服装电商,或者京东、当当等等,都已经做得很大了,因此那时做实物类电商对我们这样的创业者来说已经没机会了。所以,我在思考做服务类的电商。

  那个时候还没有O2O这个词,真正把服务类电商做的比较大的只有美团、大众这类有团购业务的,他们都是横向扩展多个品类的。但是我想的不太一样,我想做一个垂直的订餐网站,并且尽可能地覆盖早中晚餐(那时还不知道有饿了么)。然后想着说怎么做?卖别人餐馆里的东西吗?我最后决定不这么干。

  我想的是和有意愿的餐厅老板们各出资一半,共建厨房,把成本摊薄。然后做健康的、可以调理身体的低热量餐。当时我想针对不同人群把我的餐分为7个类型,每天会变动下食谱,然后厨房按照我制定的这个食谱去做。

  我通过一个朋友的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土豪(住在北京),跟他说了下我的计划,他说他愿意拿这两百万去做投资我们,做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当时我很激动,想说在这时做这样事情的人不多,所以很尊敬他。他的要求是来北京做这个事,后来我说OK。

  2011年5月,我带着2个朋友从上海来到了北京。刚开始的时候就两三个人,力量还不够,所以没想说从中关村开始做,我们就选择先从石景山万达开始。那时我的想法是,先在万达附近开两到三个厨房,走出模子之后,再逐渐覆盖到整个北京市场。我们招了一些技术人员,花了3-4个月时间先做了一个名字叫PC网站上线运营,取名“优活家”。

  然后就开始铺厨房了。那个时候要建厨房,房屋租金加上设备顶多10万块,找的是那种便宜的平房,租金2000块1个月,而如果要开个餐厅得花1-2万左右。厨房离万达也就2-3公里,但能完全覆盖旁边的写字楼。

  之后我们找餐厅合作。当时花了两个月时间问了附近的100家餐厅,3家有意愿,我们挑了其中的一家合作共建厨房,把该买的设备全部买齐,雇了些厨师、职员。之后我们找了摄影师,把我们的食物都拍了照上传到网站上。之后我们开始试运营,在写字楼做地推,让他们在我们网站订餐。

  但是我没想到,投资人这里出了问题。

  人祸: 没有掌握财权

  那个时候我27岁,而且是第一次主导创业,心智、心态、经验都不成熟,对整个项目的控制力并不强,总是受制于人。而且那时只是想着做业务,不想顾及别的事,就把财权交给那个投资人管理。每次要做什么事,就只是把财务预算报给他,他来批。所以这个投资人就变成董事长加财务总监了,我就只是一个干活的。

  之后我们在思想上越来越不对路了。首先是投资人开始转变想法,想把技术团队裁掉,他说我们直接把技术外包就可以了,自己招人成本太大。他也是个不按时给员工发工资的人,在很多方面做得很差。

  接下来就跟我说连厨房也不要了,直接给你个地方开餐厅吧,不要做互联网了。这是我无法容忍的,因为我想做的一直是个线上公司,而不是个纯线下开餐厅的公司。

  我和团队商量,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还是早点离场吧。当时我们也开始试运营了,我想我们也懂一些东西了,要不然我们回上海做吧,重新找一个天使投资人,重新干。而且我们都是拖家带口的,一个月或两个月才能回一次上海,那时刚好新婚没多久,觉得回上海更能照顾到家人。

  之后我就摊牌了,说我们不能合作了,大家分开吧。结果这个投资人当场翻脸走人,之后就消失了,完全不和你谈话,还直接把公司的账户给冻结了(自己投资的20万也在账户里)。

  冻结:4个月没工资,只能和员工一起熬粥做菜

  这个时候到了12年3月。财务冻结后,公司直接发不出工资。钱也完全用不了,厨房买菜的资金、厨师的工资都没法发出来,公司完全没法运营。

  厨房不运营,餐厅老板就直接上法院告我,结果是石景山法院判我赔一万块。那个时候投资人让他老婆帮忙处理官司的事情,最后是她出钱摆平了这件事情。

  他的老婆刚开始也进来帮忙管一些事情,而且很多事情是他老婆过来和我们讲,我和她的关系也还行。在闹翻后,他老婆刚开始也是想维护我们的,到后面她也扛不住了。

  这时公司有4个技术开发人员还没有离职,大家一起创业都还有感情,也相信我能把他们的工资补上。我还安慰他们说等我们找到他人,和他清盘,然后我们再找个投资人继续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但那4个月非常煎熬,我自己比员工还痛苦,心情特别压抑。

  那个时候我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就只能让我老婆从上海汇款过来,一个月2000-3000,然后我们几个人再各自凑钱,每天自己买菜熬粥做饭吃。(房租已经提前付完)

  当时我一直寻求通过正常的对话去解决这件事情,但他一直躲着不出面。我自己去找投资人也不行,实力太小,人太弱,别人看你这种情况没能力、也不大会去帮你,找其他人基本上也白费力了。

  公司也是人心惶惶,表面上都还行,当时还想着能不能开发个新网站,但是在那种状态下,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工作下去。

  我想赶紧和那个投资人见一面吧,好聚好散,我的工资可以不要,但是得把其他员工的工资给结了。对我来说,能解脱出来就已经不错了,我也不在乎能不能拿到工资了,但如果还没结果我就只能寻求法律途径了。当时我还找了些律师咨询了下,包括3W的常驻律师也帮我支了些招。

  4个月后,那个投资人还是出来了,最后把几个员工的工资补了,清盘了。其实那个时候最多花了60万,钱都没花完,其他的钱就被他全部收回了,我们自己投的20万也一分没还。

  事后:独自跑去偏僻山村,一星期看完乔布斯传

  虽然清盘了,但自己很痛苦,觉得拖累了家里人。那时想说跑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自己呆着。我就和我老婆说,我想静一静,就朝着兰州(我成长的家乡)的那个方向去了。

  当时清盘后,兜里只有400块。我先自己花了100块,往西走,然后在宁夏银川坐了个大巴,看到一个很荒的山村就停了下来。7-8月份,村里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很少,一座孤零零的小学,小学里面10-20个孩子,一个年轻的老师,就这么一个地方。我待了一个礼拜,然后把手机关掉了,兜里拿了一本乔布斯传,那一个礼拜看完了,就看书,看书看完以后就自己反省、闭关。

  我的爸妈在兰州生活,那里离我爸妈比较近,所以我就回到我爸妈那里待了一会。打开手机一看,收到很多朋友的短信,看开了许多。我爸妈也劝我说,这些已经是过往云烟,没必要再纠缠在这个事情上面,自己还有家,还有父母和老婆,还可以从头再来。后来我就决定回上海,老婆也安慰我说算了,不要在纠结这件事了,先安心打工。

  之后我在春秋集团做了两年的旅游电商负责人,觉得把旅游圈熟悉地差不多了。现在我再出来,重新出发,在旅游圈进行我的第三次创业。

  反思:摆正心态,选择对路的投资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创业

  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重大打击,几乎是跌入谷底。我自己是主因,当时没有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和财权,导致整个项目失去掌控。不过不管我当时设想的商业模式最终成不成立,如果有资金运营,起码我还可以试验一下看看这个模式走不走地通,之后再去调整,去把共建厨房的协议摸清楚,去做规范厨房生产的明细和风险防范措施等等。但那次纠纷直接让我的项目胎死在腹中,戛然而止,我连半只脚都没有踏进餐饮行业就悻悻离开,这是我最难以接受的。

  不过那次创业我不太后悔,虽然现在创业的人太多,把创业环境变得很热,增加了泡沫,但创业者只有失败一次、两次,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今后创业要注意哪些地方,创业的成功率才会提高。我从这次失败中成长了许多,我也用当初耗费的时间和资源换来了经验和教训。

  而且我在北京这里也认识了不少的创业者。我们来北京是先在车库咖啡落脚的,车库咖啡那时才刚建立,一开始跟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和其他很多创业者混在一起,在北京收获了很多的朋友,这对我现在的创业确实很有帮助。

  这件事过去3年多了,再结合这三年多的经历,我认为创业想成功还是得有一定的基础:

  1、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创业

  那时我对商业的思考和行业的了解是浅薄的。

  我在创立“优活家”之前没有在餐饮行业呆过一天,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厨房的运营基本都是那个餐厅老板和3、4个厨师、小工在做,很多东西我都不懂,只能看着,没法深度参与。也许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我能摸索出来,但天时地利人和总有一个不在你这,你也没法假设。所以如果在投资人好的情况下,我能不能把这个项目做出来,我自己也不清楚,很可能我就做不过饿了么。

  而且在餐饮行业,我一没人脉,二不了解行业内情,发展速度也不一定快的起来。而我现在做的旅游创业项目就已经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了,我自己也在行业里沉淀了两年,了解这个行业,做起来就很顺,速度很快。所以如果在一个熟悉的行业里创业,就能加速你项目的发展。而且你知道行业存在的坑在哪,能快速踏过去。所以我特别认同重度垂直的理论,现在对传统行业的人来说就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去转型、去发展,能做的比纯互联网出身的人更好。

  再有一点,如果对一个行业了解,你就能知道这个行业的刚需在哪,从哪一个领域、用什么方式切入最有可能成功。

  2、心态、心智要成熟

  其实那时还是太年轻,对人、对事都没有什么经验,心智不成熟。这种情况下你对利益的取舍、把控,语言的沟通方式都是很幼稚的,很有可能坏事。

  加上第一次主导创业,心态波动很大。那个时候每天诚惶诚恐,担心恐惧焦虑害怕各种情绪交杂在一起,在这种状态下是干不好事情的。

  很多人通过《星际穿越》那部电影都知道了“墨菲定律”,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担心的是一定会发生,现在理解了。那就是当我们对一件事没有把握和担忧的时候,说明我们本身知道事情本身是有问题的,那么事情也一定会出问题。上次创业,当失去控制权的时候,心里知道是有问题的,即使担心最坏的结局出现,但也要克制那种压抑继续希望把事情做好,结果就是事情就是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所以这次创业,从项目本身,投资人,团队等各方面我感觉都准备的非常充分,心里到现在一丁点的焦虑都没有,更没有想过有什么最坏的事情要发生,所以时至今天我们依然将所有的目光集中在眼前的公司发展,这也是我做最会游Triploc半年来顺利发展的原因。

  后来总结下来,我觉得“心平才能事顺”。如何才能做到心平气和,就是对自己的事情有自信的掌控。如果你一旦一开始出现疑似恐惧和焦虑,那么一定要停下来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把握,并且准备好了开始做件事;如果硬上,很有可能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

  3、选择好的团队和对路的投资人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团队是第一位,要找到有强有力自信的团队。然后找到尽量尽可能专业的,支持你梦想的投资人,并掌握住公司的控制权,这样才能够让你自由发挥。

  这三点如果都具备了,我觉得就有了创业的基本资格,开头的路就更好走一些。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