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销售表现疲软:莎莎销售额大降、周大福也不好过
香港地区零售业销售表现疲软:莎莎销售额大降快撑不住了,卓悦、周大福也不好过。日前上市零售企业莎莎国际发盈利预警,8 月销售同比下滑近三成。伴随着销售下降,公司同时面临股价下跌、营业利润减少的局面。
香港 " 莎莎 " 也快撑不住了?
莎莎国际发盈利预警 8 月销售同比下滑近三成
9 月 18 日,莎莎国际(以下简称莎莎)发布盈利预警,截至 8 月 31 日止 5 个月内,站长资源平台公司营收 30 亿港元,同比下降 15%,其中港澳市场营收也下跌 17%。
其中,8 月份销售表现最差,同比下降约 28%,而港澳市场在该月下降 32%。莎莎还在公告中透露,9 月份公司销售情况仍然会非常疲弱。
按公告解释,业绩倒退主要源于核心市场香港地区的销售表现疲软," 受到香港持续不断的社会活动、贸易摩擦升温及人民币贬值所影响,导致来自中国内地的访港游客锐减。"
对于访港游客,莎莎可谓是购物必经之地。2019 财年年报(截至 3 月 31 日)的数据显示,莎莎的销售额中有 84.67% 来自香港,因此莎莎的业绩受到香港市场的影响无疑更严重。
莎莎 2020 财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营业额为 18.86 亿元,同比下滑 10.8%。其中,香港及澳门市场的营业额为 15.83 亿元,同比下滑 12%。从交易宗数来看,本地客户及内地客户的交易宗数分别下跌 1.6% 及 12.9%。而每宗交易平均金额为 341 港元,同比下滑 5.2%,其中本地客户及内地客户分别下跌 1.2% 及 3.8%。
作为香港零售龙头,莎莎的股价也受到影响。截至 9 月 20 日收盘,今年以来莎莎股价已下跌 39.48%,最新市值 52.63 亿元。若从今年 2 月 2.94 港元 / 股的盘中高点算起,该股跌幅超过 4 成。8 月 30 日,该股盘中一度跌至 1.58 港元 / 股。
遭高盛降目标价 14%
莎莎已采取应变措施控制成本
虽市场环境低迷,但莎莎在预警公告中表示,目前集团的手头现金充裕,足以应付现时业务所需。而且公司也已采取应变措施来控制成本,包括与业主商讨减租,减省人工支出等。同时,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关闭低营运效益的店舖,以优化门店网络。
截至 6 月 30 日,莎莎门店数由上一季度的 274 间减少至 272 间。而莎莎投入在线上渠道的资源和关注正日益增长。
公告提到,莎莎正筹备推出微信小程序,为未来发展新零售模式打下基础。实际上,从 2015 年开始,莎莎就开始了频繁触网行动,包括在上海开出 O2O 体验店,以及进驻苏宁、京东、网易考拉以及天猫国际。
6 月份,莎莎公布的 2019 年财报显示,电商业务正在成为其增长引擎,营业额增长 2.2% 至 391.8 百万港元(约合人民币 3.4 亿元)。其中,超过 90% 的销售来自内地市场,较去年上升 10.6%,来自天猫等第三方平台的销售额增长近 70%。
对此,高盛亦发表报告指,受累香港和澳门业务疲软拖累,莎莎正在关闭低运营效益的店铺,其执行效率仍是关键,维持中性评级,但降目标价 14%,由 1.8 元降至 1.55 元。
报告又指,预计其他香港零售商亦将面临销售下滑,但不至于会出现亏损;莎莎预亏主要由于毛利收窄.不过在香港零售股中,高盛偏好周大福,因为其中国业务有吸引力及金价上涨。
卓悦、周大福也不好过
跟莎莎类似,另一家香港美妆连锁卓悦的日子也不好过。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卓悦营收 8.25 亿港元,同比下滑 11.5%;报告期内亏损 2950 万港元,去年同期则盈利 740 万港元。
香港珠宝零售商周大福的港澳业务也已经受到相关事件的影响。在 2018 年第二季度中,周大福在香港和澳门的表现增长还十分强劲。彼时,周大福将主要原因归结为消费升级和内地游客复苏带来的好处。
2019 年第一季度,周大福在港澳市场零售值却同比下跌 6%。据披露,周大福在当季净开设 115 个零售点,其中在香港、澳门及其他市场,新开设的周大福零售店仅为 3 个(均位于港澳以外的其他市场)。
香港零售业销售连跌 6 个月,LV 们快顶不住了...
香港特区政府 8 月 30 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 月零售业总销售额临时估计为 344 亿港元,同比大幅下跌 11.4%,创下近 3 年半以来最大跌幅。扣除价格变动后,7 月零售业总销售额同比跌幅则达到 13%。
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前 7 个月香港零售业总销售额下跌 3.8%,总销货量亦下跌 4.4%。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零售业销售在 7 月进一步转差,反映本地消费情绪疲软,以及近期的社会事件对访港旅游业和消费活动构成重大干扰。
以主要类别来划分:
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按年下挫 24.4%;
其次为服装跌 13.0%;
药物及化妆品跌 16.1%;
百货公司货品跌 10.4%;
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跌 2.3%;
其他未分类消费品跌 1.4%;
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跌 17.4%;
汽车及汽车零件跌 5.8%;
燃料跌 0.1%;
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 10.1%;
书报、文具及礼品跌 6%;
家具及固定装置跌 8.7%;
中药跌 5.8%,眼镜店跌 17.8%;
超级市场货品销货价值则按年上升 1%。
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师邓世安表示,香港零售业出现这么差的情况,要追溯到 2003 年出现 " 非典 " 疫情的时候,而且 8 月的数据可能更糟糕,因为 8 月上半月的访港旅客再下挫,而旅客消费占了香港零售业的三分之一。
单月经济损失约 120 亿港元
香港特区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去年 8 月整体访港旅客 589.59 万人次,较 2017 年同月增加 17.4%。去年整体访港旅客达 6515 万人次,总消费 3282 亿元(港元,下同)。若按四成跌幅推算,今年 8 月访港旅客 " 蒸发 "236 万人次,仅剩余约 354 万人次,推算单月经济损失约 120 亿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到,8 月份是暑假,亦是传统的旅游旺季,但访港旅客人次下跌却持续扩大至四成,远比 7 月的按年下跌半成严重。酒店方面,据业界表示,8 月份部分地区酒店入住率跌逾一半,房价下跌了四至七成。
陈茂波表示,近期社会事件令访港旅客及市民消费意欲均减弱,估计香港第三季经济表现会更差。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 8.2%。
展望 " 十一国庆黄金周 ",旅游业界纷纷哭诉看不到希望。
香港旅游联业工会联会总干事林志挺称,去年的黄金周每日有 250 个旅游团访港,预测今年会跌剩 50 至 60 个。至于暑假酒店入住率,已由去年的九成跌至三成,8 月份更录得仅一成的单日入住率。旅游促进会主席崔定邦称,去年黄金周受广深港高铁及港珠澳大桥带动,日均吸引逾 200 个内地访港团,估计今年访港团数将非常之少,因为上周每日仅有 20 个内地旅行团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