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租宝后 P2P行业重新洗牌
e租宝类传销将被12条红线封死 P2P洗牌后市场或结束野蛮生
备受关注的P2P监管细则浮出水面,这在昨天第十三届中国财经风云榜暨第六届地产金融创新峰会上也成了热议的话题,对此汇联金融执行董事兼COO郭馨孺认为,银监会为P2P平台划设的“12条红线”在短时间内将再次加剧企业倒闭和洗牌,这意味着该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近年来,P2P行业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据了解,截止目前,出现问题的P2P平台超过1300家。
郭馨孺对和讯网分析,这源于对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的低估,原本希望通过宽松的政策促进行业快速发展,形成规模后再出监管政策。“但很多人是钻了这样的空子,把国家利好政策当作骗人非常好的途径,这肯定是有问题。”
同时,有些P2P平台在设计产品时完全脱离“金融”本质属性。郭馨孺表示,很多P2P产品只是假设需求存在,假设国家允许。以e租宝为例,其产品设计和交易结构根本不是金融产品,而是传销产品。
基于此,国家在年前出台监管细则显得尤为及时。“互联网金融最本质的是金融,金融最重要的是法律结构,它是个法律游戏,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才能去做。”
此次监管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负面清单制。划设的“12条红线”主要包括不得自融、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提供担保、不得期限错配、不得混业经营、不得造假欺诈、不得股票配资及众筹业务、不得向非实名用户公开宣传融资项目等。
郭馨孺希望将来出台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对每款P2P产品监管就像银行金融产品一样。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符合市场、普惠于大众的平台出现。毕竟包括P2P网贷在内的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未来将会超百万亿、千万亿甚至万万亿,目前仅房地产金融市场就已过万亿。
e租宝并非个案,裸奔的P2P平台需穿上风控外衣
核心提示:内部缺乏风控能力,外部缺乏有效监管,但仍敢于做资金池,从事类银行业务,是国内平台“裸奔”的两大原因。
日前P2P圈子开大会,集体把e租宝清理出朋友圈,都说“它不是P2P,它是披着P2P外衣的非法集资”。但是e租宝真的属于个案吗?根据零壹研究院数据,截至2015年11月底,P2P平台共3464家(仅含有线上业务的平台),其中正常运营的仅占54.16%。一个行业,一半都出现了问题,且问题中“跑路”、无法提现、诈骗为主要问题,那就不能说是个案了吧。
裸奔的P2P平台
e租宝、大大贷,非法集资、自融自保、资金池、“跑路”、群殴……作为国家政策鼓励的普惠金融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曾被寄予厚望的P2P在年关时节上演了一幕幕狗血剧情。
内部缺乏风控能力,外部缺乏有效监管,但仍敢于做资金池,从事类银行业务,是国内平台“裸奔”的两大原因。
国内平台的信息甄别和风控能力普遍较弱。在近日某经济论坛上,两位从业者还就此观点争论起来。平台派认为我们是信息中介不需要风控,风控派认为现状就是网络信贷不风控会死。P2P已经存在8年了,居然还有这样的争论,实在让人遗憾。信息真伪识别和风险评级都属于风控一部分,国外平台也都作为基本服务项目。如果连这个都不做,也就不能怪许小年教授说P2P丝毫不创造价值、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了。
目前我国信用数据体系基础薄弱,央行的征信系统只覆盖了不到总人口25%的份额。没有更好的信用和杠杆数据共享渠道,借款人重复借贷不容易甄别,平台不具备征信查询、企业信息识别、风控信息提示、评级功能,多数都是披着网络外衣的民间借贷。
随着技术进步,一些平台开始在风控和系统上加大投入,将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引入,实现了部分网上获客和大数据的风控体系,多数平台选择在成立初期引入专业的第三方风控系统,而越来越多的金融IT企业、征信机构、数据分析、决策、风控技术输出公司不断涌现,也为网贷平台开展业务提供了便利,降低其开展业务的门槛,如国内领先的大数据风控平台服务商神州融涵盖全流程的业务管理系统、征信数据的接入和自动决策等一站式的风控服务。
另外,P2P缺乏有效外部监管,监管能力不强。面对新兴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此起彼伏,传统的监管工作模式、人员团队、技术支持和知识结构,面对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汪洋大海已应接不暇。同时立法薄弱也是国内监管乏力的原因,其次是实施监管不到位,存在大量监而不管、管而不严的情况。
P2P行业只有穿上风控与监管这两件外衣,才能逐步走向规范化、阳光化,推动整个网贷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