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万强正式回归 小米的2016年
黎万强重磅回归,小米的 2016 年将不再迷茫?
离开小米 1 年后,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刚刚宣布正式回归。
他在微博上如此写道:
闭关结束,我重新归队了!我未来主要负责两个事情:小米市场和小米影业。影业是全新的子公司,目前在组建团队筹备阶段。
2014 年 10 月,黎万强宣布「闭关」,并且不再负责公司具体业务,当时正值小米的高速上升期。在这 1 年多的长假中,黎万强告诉媒体,他日常就干四件事:跑步、看书、拍照、发呆。为了克服「中年危机」,黎万强这 1 年多时间一直都在进行调整和放松。唯一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个人画展上。
黎万强闭关这一年,小米的状况却在急速「恶化」。国产手机厂商的老大位置没坐多久,雷军就开始面临天下围攻的窘境。 2015 年第一个工作日,雷军一大早就兴冲冲地告诉全世界小米卖出了 6112 万台手机。黎万强宣布回归小米的日子,同样是新年第一个工作日,而小米上下却对上年销量只字未提。相反,华为、魅族等国产厂商早早就晒出了上年度的优异成绩单。 华为 2015 年智能手机发货量突破 1 亿台,市场份额稳居中国第一;魅族 2015 年总销量突破 2000 万台,同比去年增长 350%。前者是去年的销量王,后者是上升最猛的厂商,华为和魅族分别在小米引以为傲的「规模」和「速度」上实现完胜。有消息称,小米去年连 8000 万的最低销量目标都没有达到。
小米 5 迟迟未出,小米手机业务颇多被动。这还不够,雷军甚为看重的电视业务同样流年不利。在与乐视的内容大战中,即便使出 10 亿美金也未能提振外界信心。乐视电视在去年完成了销量翻一番的目标,达到 300 万台。作为对比,小米电视在 2015 年的销量可能只有 100 多万台。 产品销量上的不尽人意,也带来了资本市场对于小米估值的再思考。小米在 2014 下半年进行了最新一轮融资,当时的估值就已达到 450 亿美元的高位。这一年来,小米并未进行外部融资,而 450 亿美元的原有估值在当下正遭遇广泛质疑。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回归小米,黎万强的工作将包括两大部分,继续负责市场营销类工作,以及组建小米影业。
小米崛起的重要助力因素是互联网营销,黎万强又是一位营销天才,并为其做出巨大贡献。黎万强走后,小米的市场营销工作虽未明显下滑,却也比不上鼎盛期。在新形势下,如何建构起新的市场营销战略,将成为这位商业畅销书作者(著有《参与感》一书)的新课题。
黎万强也是一位敢于尝鲜的创业大佬。小米成立之初,黎万强主要负责 MIUI 整体研发、设计及运营。2011 年,黎万强开始组建小米网,并且全面负责小米手机的运营、营销、服务、电商、物流等市场业务。此番肩负布局影业市场的重任,想必他也会欣然接受。
在让陈彤 10 亿美元打造小米内容生态未见显著成效后,雷军将这一使命交给了得力心腹黎万强。乐视影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阿里腾讯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也先后布局影业市场,留给小米的时间已然不多。小米影业必然是为打造小米平台的独家、优质内容(IP)资源而来,而这将对小米帝国的未来具有深远意义。 在雷军谋划的「硬件 + 软件 + 内容」生态体系中,内容上的短板一直是小米不得不面对的「先天缺陷」。未来的电视或者手机不能提供优质甚至独家的内容资源,用户粘性和忠诚度势必会打折扣。硬件产品之外,雷军想让黎万强同时把这一领域的小米话语权建立起来,甚至是做大做强。而在游戏、主题以及电子书等内容资源上,小米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黎万强在今年首个工作日的回归,给患上「迷茫症」的小米吃了颗定心丸。或许这也是雷军在 2016 新年给外界送出的一份「大礼」,虽然没有去年首个工作日送出的销量成绩单那般光鲜,却也让人对其抱有新的期待。
在小米,一个董事长加一个总裁都抵不过一个他!
黎万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商业畅销书《参与感》作者。曾任小米MIUI负责人,创立了基于“用户开发模式”MIUI手机操作系统研发方法。后任小米网负责人,负责小米的市场营销、电商和服务。
黎万强是中国互联网新营销旗手,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展开营销活动。参与感、手机控、F码、米粉节等互联网热词的创造者。曾被《财富》评为“中国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被南方都市报评选为“中国十大营销人物”,可以说自小米在互联网上取得的营销成功都离不开他。
不过自2014年12月,黎万强宣布闭关,小米网交给小米总裁林斌,在这期间,有关黎万强的去向鲜有人知道,不过,最近,黎万强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花与树的星空》,并透露了这大半年自己的行踪和未来的打算。
最近一条对黎万强进行了独家专访,以下是文字实录:
一条(以下简称“YIT”):请向我们的观众介绍一下你自己?
黎万强(以下简称“黎”):我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大家平常都叫我阿黎。 我在小米,先是负责了MIUI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后来负责整个小米市场营销的工作。 去年我写了一本书,《参与感》,主要讲如何做口碑,如何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和品牌运营中来。 生活里面我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准确讲,是器材党,身边的朋友买相机都会来找我推荐。
YIT:为什么给自己一个这么长的假期?
黎:我2000年大学毕业,在金山10年,在小米5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压力一直很大,但也习惯了。 决定休长假,一部分原因,是工作上有一定的审美疲劳了,但最主要的是,焦虑。 我现在才想明白,这是中年危机,我是1977年出生的,38了,算是“四十不惑”的前夜。你不惑之前注定会困惑,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
YIT:像你这种“中年人的间隔年”式的休假,一般人可以做得到吗?对同样遇到这种人生困惑的人又有什么建议?
黎:我做休假的决定很难,自己纠结了3个月,这个心理过程很痛苦。大家会觉得这样的事情,一面地狱一面天堂。 我们的困惑,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但你还是要清醒,问自己当下最需要什么。 在中年危机这个焦虑面前,我需要用时间重新思考,重新找到内心的平静。
YIT:请介绍一下这次休假的经历。
黎:在1月份,我开车自驾,从北京一路向南,将近1个月时间,走走停停,来回差不多1万公里吧。 最后在云南停下来,就改变了去硅谷的计划,我特别喜欢云南的大理和西双版纳,阳光空气都特别好。另外我喜欢喝普洱茶,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好的古树茶。 这半年,大部分时间就呆在云南,日常就是四件事情:跑步、看书、拍照、发呆。
YIT:关于摄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平常怎么拍?
黎:喜欢摄影是在读初中的时候。那时,我从一个发小手里玩了相机,就无比喜欢。能换镜头的相机在那时侯感觉很高科技,而我姐又喜欢当模特,姐弟俩就联合忽悠我妈,说是学校的兴趣班指定要买的,就这样,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
我平常不会随身带相机,拍照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仪式感。 在拍照的时候,我心里特别平静,经常有穿越感,会觉得在和光对话,在和自己对话,那种感觉很奇妙也很幸福。 我常对很多朋友讲,你的兴趣其实也是你的心理医生,会帮你从日常的生活压力中抽离。
YIT:能分享一下在摄影方面的心得吗?
黎:第一,真诚最重要。 不管用什么载体,摄影、油画、装置,艺术家输出的都是你当下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大家想看的是你,而不是你表演的那个人。 有人说,世界多复杂,艺术就多丰富。多样性恰恰是艺术的核心价值。 所以我们不必要在创作的时候过多去迎合,去挖空心思去找不接地气的所谓的灵感,这样,你最重要那部分的情感可能就没了。
第二,跟我们做手机产品很像,细节是魔鬼。 做艺术,做展览,其实跟我们做手机产品很像,要做好,每个环节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我们做手机的时候,一个产品在测试如果不达标就会果断取消,损失几千万,一个包装盒就来回打样上百次上万个盒子,一个PPT就改了上百次,我们内部都说是“改改改,再改改,改到不能再改”。
YIT:为什么会想到给自己的摄影作品办展?
黎:我休假前原来没想着做展览,但后来发现拍的照片其实就是当下的我。我做这个展览,更多把它看成,我给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告诉大家,我为什么休假,在休假期间又想了些什么。
这次展览选了23张作品,但在这个过程,我拍了有上万张照片。 现场的布展,我认为是这个作品的再创作,我的主题是“花与树的星空”,我想现场给大家感受那种星空的无限感,这些作品现场都是近3米的巨幅艺术喷绘,还有作品是近15米的。 有大幅面的无限感,大家比较容易想到,会有什么意外的呢? 我后来想到了镜像拼贴的方式,这种组合方式,一个有大画面的震撼感,另外有万花筒般的科幻色彩,整个作品的情绪会在这突变下,有点类似写小说的一种现实魔幻主义一样。
YIT:这次休假出走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对于未来有什么影响?未来在工作和摄影上有什么计划?
黎:收获首先是这个展览,这算是我与自己中年危机的一次深谈。在这个展览,我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是:世界很美,换个角度,也许更美!
世间万物,都是有灵且美的!所谓的美,不仅是自然之美,还是解决困顿的一种方法,是焦虑溶解之后的平静,是审美疲劳背后那激情的逆袭。
如何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如何从小美中发现大美?换个角度,打破惯性,跳出来看! 美一直就在那里!
另外的收获是跑步和看书。跑步,让我找到了终生受益的习惯;看书,治愈了我的焦虑。 过去30多年,我都没有长期坚持的锻炼方式,休假期间,我每天跑5公里,这个运动很适合我,我会坚持一辈子。
最近半年,密集性读了不少书,主要是哲学和艺术方面的,有新读也有重读的,我推荐两本对我的焦虑思考帮助最大的:梭罗的《瓦尔登湖》和瓦茨的《心之道-致焦虑的年代》。 瓦茨是西方研究禅宗的学者,给我的启发就是,焦虑是人生的常态,你要走到焦虑的漩涡中间,焦虑才会更快过去,未来都是虚幻的,你要活在当下;梭罗是让我们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生活的智慧,要活出自己的个性。
我很热爱艺术,但摄影不会在现在成为我的事业,我希望未来每隔3-5年都能做一个自己的展览,可能是摄影也可能是绘画。
未来的事业,我还是想做一件足够酷的事情,这个事情我热爱,我可控,我能专注把它做到极致!
从去年黎万强离开小米网之后,国内手机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米的营销也不再一枝独秀,这除了外部市场因素之外,没有营销奇才黎万强的创意以及谋略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访谈中黎万强表示年底回归小米,至于负责哪方面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他的回归,对小米未来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