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电商> 电商新闻

苏宁减持阿里背后的逻辑

2017-12-18 15:37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1270)人   

  苏宁减持阿里背后的逻辑,阿里和京东之间的口水战,愈演愈烈,不断升级,一发不可收拾。没成想,苏宁云商不幸中招。


苏宁减持阿里背后的逻辑


  12月11日晚苏宁云商发布公告称,计划在三月内减持不超过550万股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占目前公司持有股份的20.89%。具体交割金额没有透露,但是按照现行阿里巴巴股价,在未来不会有大波动的前提下估算,本次减持之后,苏宁方面将获现金折合人民币约62.2亿元。


  多家媒体据此推论苏宁赚、阿里亏,大赞京东和腾讯,劲怼苏宁和阿里,其后用意不辩自明。


  由此可见,舆论战已经从零售战场转移到了资本市场,哪怕在继续沸腾的“双十二”之际。其中更暴露的则是,多家媒体已经被资本侵蚀,对于专业肆意猜测,市值股价,利润浮盈,傻傻分不清,甚至可以说是指鹿为马,扰乱视听。


  所以,我决定要说一说,苏宁这一次到底在做什么。


  一


  何谓市值?


  理论上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整个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即为股票总市值。


  实际上,股票市场是波动市场,股票价格并不稳定,理论上取决于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供求关系。所以一只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在市场中,往往不一致。可以高于面值,也可以低于面值,虽然股票第一次发行的价格一般不低于面值。


  市场股价的不确定性,造成每股的价格计算复杂化。所以,市值一般根据同行企业的平均市盈率在结合企业的情况大概估算一个差值,这是简单的计算。如果精确的计算的话,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随着对企业的未来预期不一样,估值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家媒体通常引用的市值口径,是简单的股价计算法,而非实际的价值计算。


  其中差异,可以用市值管理来分辨。在此基础上,就牵扯到了一个很火的新概念,市值管理。


  所谓市值管理,也可以称为股东价值管理,因为上市公司股东价值的最好体现就是市值。


  在中国,市值管理不仅是舶来品的新生物,其实发展的比较缓慢。尤其在之前曾经几度野蛮生长,脱离了本质,直至到2015年6月5日,证监会称,市值管理有关制度将实时出台。这个新制度,力求把市值管理的概念拨乱反正。


  这一次苏宁躺枪,恰恰暴露了长久以来对于市值的错误理解,市值与股价的关系。


  二


  拥有好业绩,不一定都有好市值。


  在分析苏宁之前,关于市值管理,我想举个小例子。苹果公司(Appl.O),大家耳熟能详,上市地点为美国,市值管理的成熟市场。


  当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去世,也就是库克上任不久的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仅半年,股价从700多美元跌落到390美元,创52周新低,比最高点累计下滑44%,市值蒸发2900亿美元,成为同期市值损失最多的公司之一。


  实际上,当时苹果在这段时间业绩并没有任何变化,公司也没有任何致命的业绩动荡。


  危难之际,2013年10月,人送外号“华尔街之狼”的卡尔.伊坎通过Twitter表示,他与库克进行了会面,强烈建议其实施一项15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表示将继续与库克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随后,苹果公司显然听从了其建议,并做了一系列的部署。


  2013年宣布600亿回购计划,2014年4月调高到900亿美元,并宣布拆股计划,6月7日实施。此时,苹果股价从650多美元降到90多美元,股本从8.61亿增至60.27亿股。同时,优化分红方案,提高现金股息,媒体披露,到2015年底,苹果将向股东分红1300亿美元。不仅如此,苹果还优化融资结构,宣布120亿美元的发债计划。


  三箭齐发之下,苹果股价一路上行,年涨幅近50%,比最低的388.87上涨67.5%。实际上,此时的苹果公司依然是由库克领导,业绩也并没有出现50%以上的增幅。


  这是市值管理的故事,也是股价与市值并不能真实反应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一系列计划部署实施,假如苹果在A股。那么结果很有可能变成,媒体评论,苹果市值低,远不如京东,投资人都亏损……


  所以,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在于股价,股价是市值的反应,但是不一定是真实的。


  苏宁这一次卖出阿里的股票,显然是财务投资需求。一买一卖,才为一个交易轮回。并不应该有歧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并没有对苏宁有任何动作,而且一开始互持股票的时候,就并非均等。


  做生意,讲究在商言商。乃真刀实弹过招,绝不是写写文章,纸上谈兵,胡诌一气。所以,一向精明的阿里,在自己熟悉的电商领域里,岂能如此大意,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阿里到底看中了苏宁什么?


  三


  时间退回到2015年8月。


  两年前,正是两大电商公司,阿里和京东赴美上市的一周年左右。在那时的电商战役中,还没有触及到线下,异常凶猛。阿里傲视群雄,京东穷追猛赶,众垂直电商们也在整装待发。


  战火胶着之时,苏宁与阿里巴巴,互相购入对方的股票,属于交叉持股。阿里以15.17元每股的价格,共花费283亿元,持有苏宁19.99%的股份。苏宁则以81.51 美元价格,总金额约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阿里的2780万股,持有阿里发行后股本总额约1.09%的份额。


  从总股本占比上看,可以判断,阿里是战略投资者,而苏宁则属于是财务投资者。


  不过在当时的报道,基本上都是通篇铺天盖地的关于阿里购买苏宁,而对于掏出140亿真金白银的苏宁,报道却少之又少。归其原因,那时候互联网还鼎盛,线下苦干实干,都比不上一张PPT,比如乐视……。


  所以在喜欢故事的媒体人眼里,低调的苏宁并不重要。甚至,那时候所有人都在认为,阿里入股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是帮助苏宁转型互联网。


  但是没有预料到的是,就在这场交易之后,电商格局大变。


  整个互联网线上压力增大,获客成本、宣传费用越来越高,网民数量红利逐渐见顶,同时随着价格战的打响,亏损越来越大,终于马云喊出了“纯电商已死”,“新零售”应运而生。


  四


  战场延伸到了线下,电商们纷纷掉头。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赚钱,永远是公司最核心的东西。媒体人可以忽略,不盈利的公司可以避开,但是市场则无法丢掉自己的本质。


  到底怎么赚钱?这是个伪问题,没的教的。


  新零售,概念出来不难。但是操作起来难度极大,线下的布线与线上获客,手段上,天壤之别,时间上更是如此。


  开一家店,开在哪?怎么开?如何运营?这一切,电商起家的互联网人并不熟悉,就像曾经面对互联网一筹莫展的实体企业一样,都是天书。


  比如京东,线下店的摸索极为艰辛,这两年试错成本极高,关了开,开了关的。甚至豁出去了,改口喊出要开100万家的口号。同是线下艰辛,又怎么可能不出现在阿里身上?看到这些,阿里选择了一条捷径,购入,从百联到高鑫,欲罢不能。


  有理由相信,这是当初成为苏宁战略投资者的初衷。


  说实话,在那个时间点,一向重视盈利能力的苏宁真的是阿里的不二选择。国美已经在黄光裕的牢狱之灾下,摇摇欲坠,后起之秀们早已在电商的猛烈冲击下,放弃了成本高、进展缓慢的线下,一头冲进了互联网。同时,大品牌也不太依赖渠道,组建自己的直销门店。比如格力,比如苹果。只有拥有上千家店面的苏宁线下零售不降反增,并且在全国持续布局各种业态。


  这一切,精明的阿里,心知肚明。


  其实,苏宁这几年做得更多的探索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线下和线上的滋味,苏宁了然于胸。这一次,或许只有苏宁真的理解了什么是新零售。


  不过,在我看来,苏宁应该抽出心思,做做市值管理。不要只为大股东,也为散户谋求福利。当然,或许本次卖出阿里股票,正是苏宁借此机会重震市值的前兆。


     2898站长资源平台站长工具:http://www.2898.com/webtool.htm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