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互联网络

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王华: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很难被疫情打破 中国企业应主动对标联合国的ESG可持续发展体系

2020-08-12 11:08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佚名 浏览(626)人   

每经记者 成锦鸿每经编辑 凌建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跨国的产业供应链和国际贸易均受到强烈冲击,为防止疫情扩散而在各国各地区进行的“停工停产”、“减少公共交通出行”等举措造成全球市场和人员交流层面的断航、断供和断链,带来全球化大休克。那么,新冠疫情对全球化供应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复杂经济局势下,企业在利用科技创新优势“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新冠疫情对未来商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近日,由中国全球化协会(CGA)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共同主办的第14届中国企业全球化高峰论坛围绕“疫情,全球化与中国”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论坛上,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王华围绕上述问题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王华 /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全球供应链虽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但很难被打破

NBD:新冠疫情影响下,不少跨国企业产品供应链受到极大的冲击,并有部分企业开始采取保守打法,减少国外远距离的生产经营交流。您认为长期来看,这对全球供应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华:在疫情之前的全球化供应链已经是产业上下游企业几十年持续优化的结果。尤其对于大型跨国公司而言,全球化的供应链已经综合考虑了产业集群、成本优势、贴近市场、响应速度以及风险管理(包含突发事件管理)等综合因素。本次新冠疫情给到的最大冲击是,企业如何应对有可能变成“新常态”的疫情,并因此被迫“命题作文”,对当下的供应链做调整。这个调整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是运营层面的问题、是否可以在本土寻找到新供应商的问题,这将很有可能造成最终产品的价格上调,以及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下降。

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新冠疫情持续存在2年以上,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会被迫提升本国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程度。否则,疫情前的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很难做巨大的结构性调整。当然,最近中美冲突升级背后,有被迫催生中美两大技术阵营的可能性,并因此产生两个内循环的产业链,例如在中国,基于北斗和5G的新物联网系统,并针对芯片上下游的“补链”、“扩链”、“强链”。当然,这并非由新冠疫情直接造成的,属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话题了。而且,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中国的相关公司是无法在三五年内实现自给自足的。

NBD: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对外国的制造订单依赖性较强。如果大量跨国公司退出中国制造,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华:中国制造企业以及相关政府要深刻反思的是,中国的企业尚未真正从出口导向转型到对外直接投资,并因此对中外贸易失衡引起的国家间贸易摩擦矛盾做出了“贡献”。当年亚洲四小龙到中国投资设厂,日本到欧美投资设厂的国际产业升级之路,当中国的制造业做大之后,并没有大面积走向直接投资与海外设厂,即解决当地产品需求,又平衡了当地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我个人建议,2020年之后,政府与企业要高度重视该问题,为了国家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再度引领与执行“走出去”战略,这是外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政府给到企业更多的走出去的自由,从追求GDP的增长,逐步强调GNP的增长,从出口大国逐步变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

此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是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同时实现风险对冲的重要手段。越是大型跨国公司,越有游说本国政府的能力。当我与在中国的美国公司高管们沟通的时候,他们表达,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美国公司是没有商业动因离开中国市场的。就目前的全球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来看,阵营与阵营之间依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欧美主要国家集体“退群”在近期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中国要更为积极地争取同样倡导多边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在经贸层面,积极推进与欧盟,英国,日韩FTA谈判,制定新经贸规则。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要主动对标联合国ESG可持续发展体系

NBD: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倒逼不少企业加强科技、信息建设,您认为科技赋能将如何影响企业未来的全球化?

王华:我认为,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更为平衡地审视科技与创新给经济与社会带来的多重影响。纵观近代百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科技加速发展的历史。到了今天,科技乐观主义者认为科技带来社会进步。确实,从技术角度,这是个事实。然而,在这个背后,科技的力量似乎尚未对财富的加速高度集聚,对社会公平的问题、隐私与道德伦理问题、信息及数字化资产的拥有与分配问题等,做出实质性的推动与解决。而上述问题,正是通过本次疫情而加速凸显出来的社会不平衡发展的根本问题。

中国的科技企业,创新有余,而对哲学层面和基本价值观的思考与践行不够。因此强烈建议要“两条腿走路”,尤其是后者。科技与数字化型的企业如果希望有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需要纳入设计维度,以避免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发展路径。

至于科技赋能全球化的问题,我想从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角度,给到一些个人的思考。越是全球化的中国企业,越是要注意上述问题,主动对标联合国的ESG可持续发展体系,努力构建对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避免科技优越感背后的潜在风险。

从疫情影响谈未来商业可持续发展

NBD:每日经济新闻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在论坛上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100强在地贡献研究报告(榜单)》中有大量对“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的讨论,请您结合疫情影响,谈谈未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王华: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到当地投资建设,并促进当地就业,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如何有超过十年以上的存在和良性稳健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竭泽而渔。

我们通常讲到可持续发展,第一反应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部分,然而我想从中国企业家们的视角去谈以下三个问题。

从高速发展到稳健发展。本次疫情,让中国的企业深刻认识到高速发展与稳健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而关键点是现金流的健康水平。疫情期间,最先倒下的一批企业就是资金流短缺的公司。未来的企业家会更深刻理解,慢即是快 !

社会资本也是企业资本的重要构成。企业家要从账面的资本,进一步把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纳入自己的资产中的一部分。举几个负面例子可能更加理解社会资本真金实银的价值。例如,企业由于忽略环境保护等问题造成的上市公司市值的下跌、罚款,以及为了弥补声誉而支付的公关费用等,都是企业社会资本负值的显性化体现。

人才的动态发展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通过世界500强榜单在过去二十年的变迁清楚地看到,人才密集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收入可以实现双丰收。因此,那些希望跑赢大盘的企业,需要在人才的选育用留各个环节花大力气。在中国,我们观察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差距依然较大。大型国企与外资企业的人才培养较成体系。民企的整体人才培养意识较弱,因为从认知水平上,民企依然把培训作为一种成本,而不是一种投资,这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