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互联网络

依图上市,AI 四小龙走向「三岔路口」

2020-11-10 21:39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佚名 浏览(708)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茜茜,36氪经授权发布。

计算机视觉逼近极限,AI 四小龙何去何从。

随着依图科技申请 IPO,AI 四小龙正式分道扬镳。

11 月 4 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显示,依图科技在科创板递交了招股书。与九号有限公司一样,依图科技采用 CDR(中国存托凭证)方式发行,预计发行 2.91 亿份 CDR,拟募资 75.05 亿元,募得资金主要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 IP 及高性能 SoC 芯片的项目。如问询、审议顺利,依图科技有望成为 AI 四小龙中第一个上市的 AI 企业,也将成为继寒武纪之后,又一家上市的 AI 芯片创业企业。

实际上,依图科技最初的定位或押注赛道并不是一家 AI 芯片企业。

2012 年,从美国回国主攻计算机视觉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博士朱珑与阿里云计算资深专家林晨曦共同创建了依图科技。2013 年至今,依图科技先后获得八轮融资。招股书显示,依图控股股东为 Yitu Holdings,朱珑与林晨曦签署一致行动,分别持 YituHoldings 股份 63.316%、36.684%,第二大股东则马云创办的云锋基金,持股 10.8124%。

刚出道便有优质的资本加持,碰到 AI 第三次浪潮崛起的最佳时机,以及自身所处 AI 领域最好落地的方向 CV(计算机视觉)。依图科技迅速成为与旷视、商汤、云从并列的 AI 初创企业,被外界称为 AI 四小龙(或者 CV 四小龙)。

但计算机视觉领域经过两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受限于算法瓶颈、同质化、落地场景难深入等因素,开始后劲不足。2018 年起,外界对 AI 四小龙的盈利能力、边融资边投资战略路线等的猜测不绝于耳。但因 AI 四小龙均为初创企业,没有公开的财务数据披露,最终不了了之。

直到 2019 年,旷视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外界才真正窥见到 AI 四小龙生存的「隐秘角落」。与旷视类似,依图科技的成长轨迹也包含着高研发投入、高增长、高亏损、「跳跃式」战略升级。但押注 AI 芯片,依图已经和当年的 AI 四小龙走向了不同方向。

「由软变硬」,加速变换赛道

与去年盛传依图已实现收支平衡不同,亏损是其「常态」。

招股书披露,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依图营收翻了一番,从 2017 年的 6871.89 万元(人民币,下同),到 2018 年的 3.04 亿,2019 年的 7.17 亿。亏损也在不断加深,分别亏损 11.68 亿、11.68 亿、36.47 亿、13.03 亿,三年半累计亏损 72.8 亿。

相比之下,旷视 2016 年至 2019 年上半年累计亏损 96.5 亿,亏损原因主要是旷视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持续的研发投资。依图的亏损同样来自于高昂的研发投入与优先股公允值变动。

三年半时间,依图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 90% 以上,2017 年、2019 年上半年更超过 100%。而三年半的优先股公允值变化损失累计 50.83 亿,占总亏损 70%。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极客公园(ID:geekpark)解释所谓优先股公允值变化,「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只是一种会计处理方式,对公司净利润产生的影响其实是一项非现金科目,本质上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和现金流不会产生影响。」他强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数字游戏,为了让业务亏看起来不那么孤单显眼,就把会计亏放在一起,看起来就没那么刺眼了。

换句话说,无论是旷视还是依图依然是巨亏。

与此同时,依图开始大力押注新赛道。2017 年,朱珑看到复杂的算法与计算力之间不匹配,提出「算法即芯片」,并投资 AI 芯片初创企业上海熠知电子科技。两年后,依图云端定制芯片「求索」面世,特别针对视频应用领域。

招股书中,依图对自身定位为以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研发及销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软件在内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 AI 公司。即具备 AI 芯片设计能力与 AI 算法能力。

而依图的同业竞争对象也发生变化,第一类是谷歌、华为等巨头公司;第二类是英伟达、寒武纪等 AI 芯片设计公司;第三类才是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商汤、旷视为智能公共服务、智能商业提供 AI 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

新增芯片赛道后,依图不但完成计算机视觉、语音、芯片「连环跳」,对标对象也从 AI 四小龙扩大到谷歌、英伟达这类巨头公司。2019 年「求索」芯片发布会上,依图甚至打出「没有超越英伟达的芯片没有意义」的标签。依图正式「出走」AI 四小龙阵营,走向差异化。

依图 CEO 朱珑在2019年求索发布会上讲解|依图科技

「三岔口」下,难以破解的「变现难」

回顾 2013 年 AI 四小龙涌入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的赛道时,业务线分布领域相同之中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

比如,商汤与旷视类似,业务线集中在安防、手机、线上金融领域,其中商汤有自动驾驶业务线;依图和云从主要是安防与线下 ATM 金融,依图比云从多出一个医疗业务条线。总体上来看,AI 四小龙相同之处在于,安防业务占据总业务比例最大。

不过,安防领域依然被传统视频监控三巨头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牢牢把控着市场近七八成的市场份额,AI 四小龙只能在逼仄的剩余市场空间下扎堆竞争。此外,近几年包括海康威视、宇视科技在内的传统视频监控企业也在投入大量资源、资金积极布局 AI 计算机视觉技术。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极客公园透露,到目前为止,安防领域除了价格因素,更重要的是硬件能力,比如,摄像头传感器涉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好难度很大。AI 四小龙只能从软件能力切入,软件又很难盈利。当然某些情况除外,如金融、医疗领域的高精度识别,门槛很高。但尴尬的是,金融、医疗落地场景看似很多,却尚未成熟,高昂的研发投入,却很难落地,收回成本。

即便是华为这样的巨头,面对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建立起的规模化市场,也颇感力不从心。今年年初,华为安防业务条线正式更名为「华为 HoloSens 机器视觉」,除业务扩充到工业视觉、机器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外,不愿在在一片红海的战线上耗尽能量恐怕是根本原因。

相同的原因驱动下,2019 年,AI 四小龙加速差异化发展。

去年年初,旷视从单点计算机视觉切入机器人 AIoT 领域,既发布了软件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河图,又发布多款机器人硬件产品,布局工业、仓储物流领域。依图从计算机视觉、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NLP)走到云端 AI 芯片。商汤、云从转向智慧城市领域,商汤进入云端、边缘端,推出城市视觉中枢方舟操作系统。云从升级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以行业为起点,软硬结合,打造人机融合界面。

AI 四小龙从业务战略、打法上,走向「三岔路口」。

一面是没有太多成长性,逼近极限的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市场,一面是难度更大的机器人、芯片硬件市场,以及智慧城市操作系统软件市场。而无论是 AI 四小龙近两年的上市传言,还是业务战略「转型」,终究是为了解决资本市场回归冷静后,企业现金流不充裕的问题。

AI 四小龙从单点业务到多线程业务全面铺开,是提高了市场估值,缓解了资金的焦灼,还是进一步加深了业务缺口,上市可能是破解当前困局的「唯一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