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建站> 经验心得

原创的微信公众号为何木有流量?

2016-03-30 11:12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佚名 浏览(844)人   

    最近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中谈到这样一句:社交网络成为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超电脑 电视;促成用户微信分享新闻三要素:价值,趣味,感动;微信公众号 自媒体,改变了媒体舆论场权重配比。众媒时代,信息传播架构将被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

    

原创微信公众号为何没有流量


    本文,就谈谈作为一名经历了媒体时代、博客时代、微博时代、微信公众号时代,12年前就从事自媒体的“四朝元老”是如何看待当前的微信+自媒体。


    To C与To B


    这份报告将受欢迎的内容分为有价值、有趣、感动三个类别,其实在我看来目前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只有两类:To C与To B。


    To C则以那些普通大众容易接受的新闻、八卦、娱乐、健康、奇趣内容为主,这些内容一般都非原创内容,全都从其他媒体中编辑、拼凑、复制、抄袭而来,少有几个写散文、诗歌、原创视频的作者。


    To B则是专注于某个领域的新闻、评论、分析,这些内容多为原创内容。但是请记住,这些原创内容可能并非大家平日转发的公众号作者所写,或者说大部分都不是这些公众号原创,而是散落在1000万微信公众号、数万其他媒体平台、数百万知乎账户中的原创作者所写。


    这些阅读量大的To B类公众号也同样是编辑者,他们将社会上优秀的文章复制到自己的公众号上,提供给读者。这些公众号其实就如同曾经的各垂直网站、专业杂志,他们挑选好的内容刊登出来。


    公众号时代,这些To B类公众号多为团体运营,虽无媒体的资质却在做媒体的事情,于是传统媒体开始被瓦解、消亡。


    原创者为何无法获得流量?


    显然,无论是流量充沛的To C,还是To B类公众号,他们绝大多数都非原创作者。而原创作者一般都苦逼一般的码字,却只有零星的阅读量,这是为什么呢?


    A无社会认同,无社会地位。在心理学上,有一则原理叫做“社会认同原理”。简单来讲,就是你有什么社会地位?比如,你是大学老师,那么别人看你的眼神就会发生变化,认为你所讲的话都是有理有据,是可信的。


    有个朋友和我讲,曾经单位领导拿到一份计划书,开始的时候被告知是“某单位员工写的”,于是计划书被领导批的体无完肤,认为假、大、空!当再次被告知是“清华大学某教授所写”,领导对计划书的评价立即改变,变成了:高屋建瓴、有理有据。


    同样,没有社会地位的原创作者,他们即使写出非常出色的文章和观点,仍然会被认为是“瞎扯”,其公众号也无法获得关注。


    B持续供给优秀内容的能力欠缺。在没有利益驱使下,持续提供优秀原创内容,是很难做到的,毕竟写作是一种智力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工作,无法保证每篇都是精品。而抄袭者,则可以保证每篇都是精品,所以在很多公众号上可以看到同一篇文章,阅读量都数万次,反而在原创者的公众号上只有几百个可怜的阅读量。


    非原创公众号为何拥有巨大流量?


    与原创者难以获得流量相对应的是,非原创公众号反而有着非常优质的阅读量,这是为何?


    A有清晰的定位。这些非原创公众号,一般都会起一个非常具有社会认同感的名字,比如,互联网研究中心、心理学实验室、某教授、某博士、某思维专家……,这些名字给读者的心理打了“预防针”,产生社会认同。


    而原创者的公众号,则一般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比如,我的公众号就使用的是10多年来一直使用的笔名:磐石之心,不了解科技圈的人,根本不会去关注一个叫做磐石之心的原创公众号,因为这完全不如一个名叫“互联网**论”更具有社会认同感。


    B从所有优秀原创者那里获得内容。这些非原创号,会从传统媒体、公众号中寻找优质内容,以保证每一篇都十分出色。比如,我已经预感到我正在创作的这篇文章,将被大量非原创号转载。


    微信原创保护的作用有多大?


    为了保护原创者的权益,微信推出了原创保护机制、举报机制以及赞赏、广告,希望让“劳者有所得”。对此,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作为平台方,制定好的规则,是平台得以运转的必要条件。


    A原创标识让抄袭者更光明正大。一篇文章,如果设置为可转载,那么其他公众号在转发的时候,就会自动转发原创者的内容,并在文章结尾出现原创者的公众号。以此来证明文章的出处,也让转载者变得光明正大。


    但是这给原创者所带来的关注、流量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微信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培养成“喂饭式”,他们在朋友圈不断的被他人“喂给”内容,已经失去了自我关注、甄别的能力。


    B设置成不允许转载的后果可能十分严重。如果原创作者设置成文章不允许转载,那么非原创公众号会改掉文章的标题、小标题,甚至替换部分内容变成自己的原创,微信的智能比对机制就会失去作用。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小偷”还会在你的原创文章后面进行“举报”。


    微信运营 微信数据化报告 微信原创内容 微信流量


    我写的一篇《扎克伯格与马云对话讲了什么?》被50多个公众号转发,然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该文被多次“举报”,我申诉后微信官方恢复了原创,接着再次被举报,原创标识再被拿掉……


    微信公众号生态的核心是什么?


    报告说:“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改变了媒体舆论场权重配比。众媒时代,信息传播架构将被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架构依赖于强社交链”。“社交媒体”“去中心化”这些时髦的字眼似乎在讲述微信公众号这个产品的伟大。


    A长尾经济。克里斯·安德森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震撼全球的着作《长尾理论》,本书的第一章就讲了“技术正在将大规模市场转化为无数的利基市场”,在第三章又讲了“万不可小视数以百万计的业余生产者”,同时他还论证了在互联网的时代,80/20法则为何会失效。


    微信称“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在这个平台上允许所有业余人士搞专业媒体才能做得事情,博客时代也是如此,只是在微信时代,社交又赋予了文章的自传播力。其实,这本质就是长尾经济。


    B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读者。在6亿微信用户中,人人都联网后,意味着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大爆炸时代来临。每个细分领域都可以获得海量对此感兴趣的读者,然后贡献源源不断的阅读量。


    这是一个分布式系统,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如果按照这个愿景,微信公众号将创造一个非常完美的崭新媒体生态。


    C完美的长尾经济只存在于作家的理论中。淘宝也是这种分布式平台的创造者,也是长尾理论的践行者,每个人都可以是卖家也可以是买家。然而最终平台陷入了流量的争夺战,为了获取好评与排名,商户不得不采取刷单的手段以将自己的商品展示在顾客的眼前。


    同样,微信公众号有1000万个,这是一种长尾经济,大量普通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创业,这诞生了新的就业和工种。这都是值得称赞的,然而这只是改变了传播的规则,在生产者的一侧,优秀的内容与垃圾内容的占比还是20/80。同样,最富创造力的原创作者所获得的收益、阅读数仍然符合20/80原则。因此,根本就没有实现“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D创造者得不到尊重的生态?微信树立了一些个人公众号、企业公众号的典型,比如,罗振宇、招商银行,这些公众号的成功都是平台为了推广而设立的样本。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罗振宇,第二个招商银行。这其实不能叫做对创造者的尊重。


    作为一个平台的搭建者,就如同一个社会的管理者一样,他们应致力于搭建服务大众的公平环境。如果其法律法规无法让创造者获得尊重,这必然产生一个严重的“负激励”。


    无论是《长尾理论》还是后来克莱·舍基写的另一本书《未来是湿的》,其所阐述的理论都是基于互联网社会的,基于技术的,而并非基于真实社会,我们应该看到这些理论的局限性。


    如何在微信这个生态中,培养人们崇尚创造,崇尚勤奋,而不是崇尚“喂饭式”阅读,崇尚不劳而获,这应该是一个影响数亿人的平台所传递的正确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则需要通过更加符合社会伦理的法律法规来构建、实施。


    为了鼓励原创,尊重原创作者的劳动,微信应该再抬高抄袭者的不劳而获的门槛。对于《原创保护机制》,我提两个并不成熟的想法:


    1让原创者设置转载付费金额,非原创公众号转载的时候都要付费才可以完成转载;2原创者设置免费转载,但非原创公众号必须将该文章广告收益的80%分给原创者。


    当然,短期看这些规定无关乎平台的收入,甚至会降低收入,但是长远看则关系到平台兴衰,关系到企业基业长青。


    所谓“饮水思源”,如果这个水的“源头”无法持续喷涌优质的水资源,那么河流必将枯竭,湖泊必将干涸。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