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点评

中关村给中国创业者启示

2015-12-24 16:27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佚名 浏览(1150)人   


  2015创业社群大会:中关村没有冬天

  中关村创业  中关村 创业寒冬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一书中曾这样描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关村的创业热潮:“人们不约而同地用‘大海’来描述‘市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把经商称为‘下海’。没有谁会忘记这个激动人心的季节……他们不是辞职就是改行,不是当了董事长,就是当了总经理,再不就是公司顾问或者个体户。”

  20年后,新一波的创业者涌入这里,和90年代初的那批人不一样,他们不是“下海”,而是夹着纸质的一沓商业计划书,拿着笔记本电脑,里面有一堆公司的业务数据PPT,目光热切,他们中间流传着半个小时就融资上千万的神话,每个人都期待下一个幸运儿就是自己。

  今天的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各类创业服务机构遍地开花。光中关村创业大街两侧就有50家创业服务机构。一块竖立在大街南门西侧的高23米、宽7米的电子液晶屏从每天上午7点开始,每隔20分钟就播放一轮创业大街上知名创业家和新创业公司的融资情况,。

  这里既有背着背包、盯着电脑头都不抬一下,眼睛发红疲惫的程序猿;也有西装革履提公文包的项目投资人。当然,那些左顾右盼,到处拍照的是记者、游客。

  这里的每一天总有人造梦,有人成功,也有人离去。

  1990年代,中关村的公司有77%在3年内消失,有90%在5年内消失,有99%在10年内消失。而今天被互联网浪潮与创客裹挟的中关村,经历了资本的狂热洗礼与翻脸无情,一场悄然无声、瞬息万变的“淘汰赛”正在上演,这个礼拜见到的雄心万丈、立志要成为下一个马云的创业者,下个礼拜很可能就人去室空。

  有人说这种淘汰的速度有点“失控”,什么叫“失控”,市场竞争自由发生,不干预的。

  创业这场战役本来就是九死一生,肯定会有人倒下。

  情况像想象中那么糟吗?

  12月6日,《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遍朋友圈,传遍大街小巷,似乎人人都可以去戳破中关村繁华世相之中的泡沫。

  的确,投资人不是那么好忽悠了,不是每个创业者拿出一个idea都能融到钱了,但是情况有那么糟吗?

  12月8日,大本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业黑马在距离中关村不远的北四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2015创业社群大会。

  入场那一刻,一股热浪迎面而来,上下两层黑压压的全是人,如果事先不知道,会以为自己误闯了某个摇滚明星的演唱会。有的人站在过道和台阶上,站累了就席地而坐,有的人一手拿着外套,一手举着手机或录音或拍照把打着聚光灯的舞台围得满满当当。只设置了3000个座位的会场聚集了近一万名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创业者。

  创业黑马社群的群主牛文文和真格基金的徐小平,一位创业教父、一位投资牛人,在底下不约而同都笑成一朵花了,令人感受到几分春意。

  中关村创业  中关村 创业寒冬
  现场发布了黑马融资白皮书,“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一年时间里,黑马社群发生835笔 融资事件,融资总额高达609.63亿元;有33家公司在新三板以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引来一阵惊呼。

  坐在笔者前排的两个人谈论着,一个说:“摊到2万会员头上,每人融几百万,这是真的吗?不是说寒冬吗?”他旁边西装革履提公文包的中年人掏出名片夹说:“有几个项目不错,我要去跟前聊聊。”然后匆匆离开,扎入舞台侧前方包围着创业者的人群中。

  很多人喜欢用“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楼塌了”形容当前的创业困境。但是创业圈内人都知道,实际上是“有人楼塌了,有人还在起更高的楼”。

  一个创造传奇的项目,中小学课外辅导O2O“疯狂老师”,自 2014年12月底上线,半年多完成 5 次融资,估值从最开始的 1000 万美元一跃升至 2 亿美元。

  这位曾经去过硅谷,躺在宾馆床上看《浪潮之巅》的创业者记住了书里的一句话 “对于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来说,最幸运的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赶上一波大潮。”

  两年之后的炎热6月, “疯狂老师”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举办了北京首批名师的上线仪式,两个月之后,平台课耗金额突破亿元大关。

  “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将人生至此的四个阶段总结为四次有意 “失控”,从跨专业考研到创业,再从身患抑郁症到重新走上讲台。这个去过南极,想过自杀的叛逆男人通过创业完成了人生失控之后的“涅槃”。

  失控的局面在创业路上比比皆是,现在“来不及喘气,天天都是高潮”的滴滴也曾有过技术人员,钱又快花完了,见了二十几个VC都没人要投的日子;今天与大众点评合并成为O2O一霸的美团,之前也只是蜗居在居民楼里,成交量才二三百笔。当时的王兴被同学骂“为什么不去银行”。

  “创业的第一目标,就是活着,而且任何决策必须保证能活下去。”一位拥有连续八年创业经历的创业者这样总结自己的血泪经验,八年前创业本身于他便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失控”决定。

  失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抓住每一个进化的机会,尽最大的努力活下来。

  活得好跟喝咖啡没有关系

  一位创业者曾说:创业大街的天空中飘的不是云,而是钱,有些还是美元基金。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街头最常见的景色便是,咖啡店里,三五成群的创业者蹲点守候,期盼着被投资人“慧眼相中”喝一杯咖啡,二三十分钟,拿下一笔至少百万级别的融资。

  这样的咖啡似乎喝得值得,然而泡沫有多少,恐怕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

  “截止11月,我们在投资、并购、融资等交易上,已经完成了150亿美金,这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同时,我们投出去的美元合人民币大约也有16亿人民币。”汉能资本创始人陈宏眼中的“寒冬”反而是“机会”:“为什么在这时候加码投资?当别人感到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的机会。”

  手握重金、胸有丘壑的投资人与投资机构绝没有关闭投资的窗口,只是在期待从良莠不齐的创业者厮杀中挑中真正的王者——下一个BAT梯队。而真正的创业者将越来越没有时间喝咖啡,每一分钟都在与过去的自己赛跑。

  对于近两年火热的创业浪潮中,同行们拿到融资后,马上搬到更大的办公室,产品业务上的关注重心也更多的转移到了宣传推广与结交人脉上的行为,一位进入O2O领域已有三四年的创业者忧心忡忡:“都变得浮躁,就想着能搭上某个著名的投资人,镀层金,再拿钱。可是市场、产品都没考虑清楚。”

  “曾经我也是‘守株待兔’的一员,试过咖啡馆‘偶遇’投资人几次。后来发现不靠谱。好一点的投资人都太忙,在你干出自己的成绩之前,根本没空搭理随便某个张三李四。最关键的是,自己赚钱都没影的时候融资,没底气。”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随着创业低谷期的到来,从大洋彼岸的创业圣地硅谷刮来的精英创业论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硅谷里一大堆清一色常青藤出身的创业者,喊着“有理想的公司不缺钱”的口号,一家公司没干成,再去干另一家公司。很多公司像樱花一样,绚丽地开放,又快速地死亡。

  硅谷的年轻创业者往往都衣食无忧、一开始便怀揣改变世界的理想。而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讲,大多是草根创业,现实的需求首先是活下来,然后才能想改变世界的事。

  有人开始质疑“穷人不该创业”,“红衣大炮”周鸿祎炮轰了该说法: “正因为很多创业者没有钱,或者缺人少钱和资源,才逼得你去做更接地气的事情,才逼得你做出极致的创新。反过来看,很多团队因为有很多钱,产品不需做到极致,照着别人抄一下就够了。”

  “只要不违法乱纪,像我们这样连好一点的地推团队都请不起的创业者,会各出招数,最后活下来,才是王道。”中关村地铁口,一名男子一边急匆匆把一款APP宣传单塞到路过的上班族手中一边回答笔者的询问,那是一款送水果给白领的APP,18元一份。

  当梦想照进现实,有多少惨烈,就有多少荣光。有一个来自东北的养猪创业者,融资无门,通过牛投网现场股权众筹,腼腆的他只开口要了300万,紧张得听不见投资人问题,只会说“我会好好干,养好猪”,最终也成功融资300万,当时就在评委面前哭了。

  原来,不是只有遇上风口,“猪”才能飞起来。

  黑马的高创业成功率样本

  采访到一个最近C轮融资近3000万美元,宠物事业做得风风火火的创业者,他讲了一句话,创业者要抓住创业的趋势,投资人的关注热点,快一点行动起来。

  说到创业的“势”,现在最大的趋势恐怕就是移动互联网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一切创业的道法术都在快速迭代更新。然而仔细研究下最近倒掉的互联网企业,垂直电商也好、O2O也罢,“快”似乎不再是创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在创业热潮中一两年内崛起的互联网企业,起来快,倒下去更快。

  比如中关村发传单发的最多的外卖市场O2O,惨烈的补贴战之后,中小企业纷纷倒下。笔者用过的好几家外卖O2O,要么菜不行,要么餐送的太慢,名字取得再花里胡哨也记不住。这种貌似整天往人堆里扎、勤奋地推的O2O,连生意本质也没搞清楚,往往其实也离市场最远。

  创业黑马集团创始人牛文文经过复盘多家十亿美金级别的企业生长史之后,曾经总结过三句话,29字真言:“先有产业基础,再玩互联网,先学会赚钱,再去融钱。不要爆发力,要生存力。”

  黑马创业成功的方法论背后是这样一组数据“2万名黑马去年一年有800多笔融资,一共有600多亿投资投到了黑马中间,黑马创业成功率达到68%。”而一般创业者的成功率只有1%。

  牛文文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先别想着做大,能成功活下5-7年,成就一个小而美的企业,用100万有限用户来换取1亿到10亿的收入,登陆新三板。”这句话被很多黑马奉为圭臬。

  黑马中有一个创业者,是做户外自建品牌的,遇阻比较多,但深耕电商渠道基础,后来通过在黑马社群里与其他人不断碰撞与讨论,梳理清楚产业模式之后,打资源整合牌,做母婴电商平台,一经推出便已导流聚集了上万用户,最近更是融到了义乌当地最大的一笔钱。

  “每天都很累,但是很充实。”这个卖过串烧,开过饭店,接过来料加工,办过超市的小姑娘,现在还清了七八十万外债,马不停蹄、奔走在广州、江苏、浙江各地谈合作。

  当有人在成功,而且在做更苦更累的活儿以期更成功的时候,一切对时势的抱怨都显得苍白脆弱。

  最近在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里面有一句话“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这也是美国《企业家》杂志的发刊语。

  冒险和梦想永远是创业者心中原始的驱动力,这种动力正驱使中国每年300万,相当于欧洲一个小国家葡萄牙的全部人口的创业者,投身于丛林激流中,遵从优胜劣汰的天然法则,献身于自己钟爱的事业。

  在中国,大企业和小企业的链接已经断了很多年了。现在大小企业都在创业,在创业这件事上没有企业家,没有创业者,大家其实都是在创业的路上。

  当创业成为信仰,“在路上”成为这个社会商业力量的常态。便像作家巴金曾说的:“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放之今天,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时代,便是没有哪个最终成功的创业者会将“寒冬”作为失败的慰藉。

  正如今天,温暖的阳光一如既往洒落在中关村,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仍然会有各式各样的创业者涌入这里,或欢笑,或痛苦,或成功,或离去,只是不会有冬天。

  中关村:从大卖场到中国“硅谷”给创业者的启示

  中关村创业 中关村转型 中关村发展
  目前的资本冷静期对于总多创新创业者可能不是好消息,但中关村转型创客中心和共享经济中心却是给无数创业者打了一针强心剂。未来,中关村也许不想成为硅谷第二,但是它会带动更多的创业者投身创新大潮推动科技进步成为富有时代意义的新中关村第一。

  近日,品途网获取消息称:涵盖昔日著名的电子一条街和近年声名鹊起的创业大街,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全长7.2公里的中关村大街将彻底告别电子卖场这一标签,打造升级版创业一条街。这似乎给身处“投资寒冬”的创业者提供了一粒定心丸。

  电商取代昔日的中关村卖场

  前一段时间,品途网记者刚好走访了中关村,这个当年闻名遐迩的电子卖场已经今非昔比。还记得8年前记者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情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只是店员有些过分热情——还没等你进入任何一座科技城,就会有5、6个彪形大汉过来把你团团围住,连劝带拽,就一句话:“看还是不看?”那阵仗似乎如果你不跟我走,我就把你扛上去。等你无奈跟着一位看起来还算顺眼的电子产品销售员到了他们的门店,又是一大波扑面而来的销售员,也是一句话:“买还是不买?”等你发现产品有问题,想要退换等售后时,往往得到的是冷漠的回应或者恐吓等。

  那是中关村作为电子科技大街最繁华的光景。如今,随着电商行业的崛起,中关村的电子业务大不如从前。记者发现昔日密布的电子产品门店大都已经关门歇业。记者走进其中一家仅存的维修店,门可罗雀,便好奇的问店主:“顾客这么少,你们交的起店铺租金吗?”店主的回答却让记者有几分意外,他说:“因为被京东等电商冲击,很多店家纷纷歇业转行,也有不少做起了电商,目前政府给这里扶持,像我这样一个5、6平米的门店一个月租金只有1000,不过生意还是不好做。”可以说这几年中关村虽然在政府支持下保留着电子卖场的功能但效果却不明显。

  或许,中关村数码城时代的终结,是一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警世通言,是中国的崛起和中国高科技的崛起是21世纪初期全球最重要的景观之一。这背后的逻辑是:畸形营销、客户体验差、产品水分大等问题导致的实体店的陨落。如今,天猫、京东、苏宁电器等网络电商平台在彼此的竞争中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无理由退款、上门安装等策略网络了一大批消费者。尽管线上渠道也有不完美的客户体验,假货、山寨货也时有出现,但是就其客户体验和便捷性来说远远超越了昔日的电子综合大卖场。

  一边是传统电子大卖场的萧条陨落,另一边却是一派繁荣景象。仅和中关村大卖场一条路之隔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则如火如荼。这条几百米的小街道上林立着各种孵化器、咖啡厅和书店。每天各式各样的创投见面会和招聘每天都在这里上演。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到3W咖啡视察也着实让这家创新创业文化浓厚的咖啡店火了一把。呼应互联网创业这一时代背景,近日中关村的转型规划一出便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从电子卖场到中国硅谷的华丽转型

  据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显示:未来3-5年内将完成转型,现有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逐渐腾退。中关村将彻底告别电子卖场,集中有限空间着力发展创业孵化、智能硬件、互联网 等新经济、新模式,打造人才集聚、模式创新的创客中心和共享经济中心。按照规划,沿线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包括“创新核心功能区”、“协同创新功能区”、“专业创新服务功能区”、“金融创新功能区”以及“特色创新功能区”。

  中关村创业 中关村转型 中关村发展
  这让品途网记者想到了美国的硅谷。硅谷——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其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英伟达、朗讯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这一块土地的职能与中关村规划非常相近。中关村辐射的地点云集着众多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巨头——百度、京东、新浪等都在辐射范围内,高校有北大、清华、北京航空航天等名校。此次,职能的转变将在地缘和政策上推动中关村变成中国的硅谷。而改造后的中关村会为众多互联网创业者带来什么呢?

  首先,成为新商态、新项目的历练土壤

  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鼓励创新创业。规划出来的5大功能区将会成为辅助创新创业的地区土壤。企业家可以选择在这里开创从前没有的事业。新想法、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从无到有,弃旧从新。在创业和创新项目的助推下,它将淘汰开创公司开发产品初期不切实际的想法,并锤炼创业者,挖掘精英。

  其次,为创业者提供资本服务

  建成后的中关村将拥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人力资本服务和技术服务。风险资本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将成为创新企业成长的营养源。届时全球的资本将在这里汇聚,它不仅在高科技企业初期提供创业所需的天使资金,成熟的风险投资公司还为创新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决策等多方面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效率和质量。如果一个创新项目好,并需要融资,那么它考虑的问题不是我去哪找风投,而是我选择哪个风投。

  最后,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集群

  依托高校和众多创业企业,企业即可以找到技术人员也可以找到有项目经验的人才,找到人才将不是难事。优秀的团队也将助推创业创新。

  目前的资本冷静期对于总多创新创业者可能不是好消息,但中关村转型创客中心和共享经济中心却是给无数创业者打了一针强心剂。可以说,互联网降低了创新所需的信息、知识、技能和智慧门槛,也降低了创业的资金门槛和试错成本。我们在谈到创新时,总是津津乐道于谷歌、阿里等大公司的案例,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小企业的创新。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数量达7000万,一旦他们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不可估量。中国打造新中关村就是要打造一个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土壤。你不可否认今日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企业未来都有成为独角兽的可能。

  正如红杉资本主席所说:“在硅谷创业能存活十年以上的公司只有10%,但硅谷是不怕失败的,因为一次重大的挫折或让人变得更加谦卑,并使人下决心成功。”中关村也许不想成为硅谷第二,但是它会带动更多的创业者投身创新大潮推动科技进步成为富有时代意义的新中关村第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